制药设备

医联创始人CEO王仕锐以学科建设打好互

发布时间:2023/2/22 1:23:52   
白癜风的药物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1/5920684.html

来源:南早网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推动下,互联网医疗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服务质量与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医院扩展到院外,从线下单纯的“一对一”管理,变成持续的“一对多”管理,不仅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同时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广度、深度以及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慢病管理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降低慢性疾病的过早死亡率,控制慢性疾病负担,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医院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尚处于初期,需要产学研相互促进,为行业发展积蓄动力。

  互联网医疗出现了哪些新趋势

  首先,互联网医疗开始进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医生不仅在互联网平台上接受问诊咨询,更深入到对疾病的全流程管理,实现为患者的最终结果负责。

  在今年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医联协办的首届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上,我们征集到肿瘤、感染、呼吸、内分泌四个学科,来自全国的上千份互联网慢病管理案例。其中一个案例是医院感染科的一名医生,对一位HIV合并乙肝感染患者的网上随诊。在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异常的情况下,通过在医联平台上随诊、用药、饮食宣教以及心理健康疏导等支持,患者在成功预防HIV相关机会性感染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这个案例最终被评为此次大赛感染组的第一名。这位医生在案例总结中特别强调了互联网平台在该患者管理中发挥的两大优势。

  一是解决药物可及性的问题。“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多替拉韦医院及药房里无法获得的时候,通过医联平台购药,既可解决患者所需,又可加强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监督。”二是实现医患之间高效的互联互通。“因为HIV/HBV合并感染患者需要长期管理,医院病人很多,无法做到专一、有效的管理,而医院弥补了这个不足,能一对一进行医患沟通交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诊体验,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健康得到有利保障。”

  行业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现象,是新兴技术开始深入赋能医疗健康服务,智能设备、数字疗法层出不穷。一医院复诊才能回收的数据,如今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收集,无论患者在哪里都能及时反馈给医生。一些以前需要靠药物维持才能缓解的疾病,如今可以通过手机上的App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减少甚至可能免除病人对药品的依赖。

  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患者与数据的连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疗数据是行业发展所必需、但目前又很欠缺的,互联网技术为数据的收集提供了新渠道。数据最终来自于患者,类似医联这样的连接平台能够及时收到患者对于新的药品、新的检测、新的行为干预等治疗方式的数据反馈。也就是说,互联网平台为医生和科研人员开展医学实验,打开了除实验室之外的另一扇门。

  在今年6月医联学术委员会的成立仪式上,我们学术委员会的领衔专家、著名肿瘤病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书钧教授讲过的一番话让我很受鼓舞――人们对于生命、对于疾病有很多认识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所掌握的数据是有限的,我们所观察的病例是有限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必将让人们在更大的视野上看到,在生命科学发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许许多多以前看不到的现象、没有看到的数据。这些现象和数据的揭示,必然会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甚至重大的革命。

  行业的瓶颈与医联的解法

  伴随互联网医疗逐渐迈向深水区,规范化将成为解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金钥匙”。坦白地说,互联网医疗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很多地方没有突破,其中一个关键的瓶颈就是,当行业在疫情防控需求的推动下完成一些新基建,出现一些新场景,很多从业者并不知道如何高效、合理地去运用这些医疗资源。从去年到现在,我们看到全国医院的数量从几百家猛增到多家,但不久前的一档节目中直指当前医院发展的窘境――建而不用。

  作为一个学过八年医的华西毕业生,这让我想到华西的发展历程:医院,用了40多年从偏远的地区逐渐崛起,其中用了非常多创造性的解决方法。最著名的一个方法就是,医院先要从学科建设做起,就医院和开展学科之前,先问自己这个学科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所以现在当我们具备非常多互联网和医疗资源的时候,我们又回过头来想,医院真正要发展,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规范的、权威的疾病管理方法,我们称之为临床路径。我曾经把这个工作比喻为“坐冷板凳”,我们从几年前开始就有了要“坐冷板凳”的思考。令我感到振奋的是,我们的一些工作从今年开始陆续开花结果。

  今年5月,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等国内十多位专家与医联医院共同参与制定的《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在《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刊发。这是国内发布的首个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专家共识,其中包括借助智能血糖仪、智能血压计、智能手环等智能设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数据监测,打破了原有线下时间和地域的壁垒;医护人员也可以借助智能信息技术,利用碎片化时间更加便利地对患者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7月,由医联参与支持的国内首个《肝癌患者常见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互联网管理专家指导意见》又在核心期刊《肝癌电子杂志》发表。这份指导意见筛选了17种适合互联网管理的肝癌患者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补足了现有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患教干预的空白,得到了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医院副院长蔡建强教授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在10月底刚刚举行的第四届华夏肿瘤高峰论坛上,医联作为学术支持方携手蔡建强教授及多位肿瘤领域专家、基于《指导意见》编写的《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指导手册》漫画版也正式发布。

  未来,医联在艾滋病、慢性肾病以及其他病种领域的研究成果还将陆续面世。我们坚信,如果真的要发展互联网医疗,就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把学科建设做起来。这件事并不容易,一个新载体或一个新资源的学科建设非常复杂,需要用到最顶级的头脑、最顶级的医学认知,但我们不能着急,更不敢着急。

  严肃医疗的初心与使命

  医联到今天已经走过了7年,跨过了很多挑战,也承载着许多期望。程书钧院士勉励我们,从利用信息来推动医学革命这件事上来看,医联将来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我们能够利用互联网、信息学的发展,利用健康大数据来推动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推动人类健康的发展。

  这与我们今年4月进行组织架构升级时提出的新使命――“让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不谋而合。要肩负这样的使命,我们唯有坚守严肃医疗的战略方向。医疗的本质是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疾病控制与管理的好坏决定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尊严。医联不想只成为简单的线上问诊、线上咨询、信息发布的平台,我们想参与到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这些真正的医疗环境里面,这也是我当时选择创业的一个核心出发点。

  我们深知,迈向疾病全流程管理的深水区,意味着服务模式更深、技术门槛更高、整合难度更大,最终要为患者的结果负责。我们亟需探讨的,是当下互联网医疗资源有了众多突破之后,如何跟传统的医学、权威的认知做交融,如何集结优质的医疗供给、检测供给、筛查供给、营养供给等资源,放在管理流程中相应的位置。这注定不是一条速成的坦途,更需要我们坚守初心,与各方伙伴以及整个行业携手共进。

  幸运的是,我们的战略和坚持在医学、商业等各个领域都收获了顶级伙伴的认可与支持。我们的学术委员会由程书钧院士和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力生教授领衔,首批专家还包括数十位在各疾病领域钻研多年的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教授,覆盖了肿瘤、内分泌、感染、心血管、眼科等多个学科领域。我们从年起先后获得红杉、腾讯、中电数据、中投中财、中国生物制药等资本伙伴的支持;我们去年投资的森梅医疗正致力于建立数字疗法的中国模式,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医院的官方认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我们期待与更多的行业伙伴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我国医疗产业实现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预防和疾病管理”为中心。未来,我们也希望联合多方的学术力量,把医联过往在患者线上管理体系搭建、院外管理标准化流程以及学科建设上的经验分享出来,与社会各界共同探讨、推动和促进互联网医疗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借助医院的便利性、可及性、智能性等优势,更好地赋能医生,服务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6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