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设备

加强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全过程质量控

发布时间:2025/6/22 12:38:31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肖伟

古代经典名方,是指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指出,“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将古代经典名方开发及注册审评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药监局制定《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将“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列为3.1类新药。后续颁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说明书撰写指导原则(试行)》,为古代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了注册路径和研究指导,推进其从政策引导向成果转化深入。

不过,经典名方研发中的剂量换算、本草考证、炮制方法及制剂工艺等关键环节仍面临诸多难点与挑战。以炮制方法为例,《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首中明确标示出炮制方法的有84首,涉及91味药材。其中,“炙法”炮制的方剂共31首,但记载炮制内容仅为“炙”“蜜炙”或“醋炙”,未对炙法炮制的时间、火候等作出明确规定。此外,经过千年的演化应用,古代饮片炮制方法与现代方法存在较大差别,如何确定处方药味炮制方法是经典名方研发中的难点。

《指导原则》提出了4项基本原则和7项主要内容。在明确古代经典名方的处方组成、药材基原等关键信息的前提下,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保证制剂与临床使用汤剂物质基础的基本一致,从而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也是3.1类新药能够免临床试验直接申报上市许可申请的基本出发点。在这个核心指引下,以基准样品为关键桥梁,加强药材源头控制,研究明确物质基础在药材、饮片、基准样品、中间体和制剂之间的传递规律,据此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制剂质量稳定可控且与基准样品一致,才能将经典名方成功开发为现代药物制剂,发挥经典名方新的临床优势。

加强药材源头控制

经典名方开发鼓励使用优质药材,产地应在道地产区和/或主产区中选择,一般应针对不少于3个产地总计不少于15批次药材的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在实际研究中,通常应考虑全国各地临床实际使用药材的情况,收集多产地多批次的药材进行药材质量研究。例如,在“苓桂术甘汤”的研究中,通过产地调研,每味药材均至少在5个产地采收,其中部分药材收集30批次以上,基原、药用部位、采收期、产地初加工均与古籍记载相符。在此基础上,根据质量研究结果,结合关键信息中产地考证及资源评估,兼顾产地多样性,固定药材产区,并在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药材-饮片-基准样品-中间体-制剂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指标和主要指标成分的含量限度范围,并用于处方中各味药材的质量控制。

建立饮片炮制工艺规范及质量标准

饮片炮制规格需系统梳理古今发展脉络,明晰历代主流炮制方法,根据其炮制目的选取与其原方本意最接近的炮制方法执行。如《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苓桂术甘汤中使用的是甘草,而后世部分版本如《千金翼方》等记载的苓桂术甘汤中使用的是甘草(炙)。古籍资料显示,使用蜜对药材进行炮制约在唐宋时期出现,而将其应用于甘草并广泛使用可能在明清时期。《金匮要略》成书于汉代,根据记载当时很可能并没有对甘草进行蜜制的方法,所以《千金翼方》记载的苓桂术甘汤中使用的甘草(炙),极大可能并不是如今所用的蜜炙甘草,而是炒甘草。结合临床医家对于生、炙甘草药性的认识及应用,炒甘草和蜜炙甘草均有补脾益气、燥湿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分析其“散痰饮”功效会减弱。因此,依据《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中甘草的记载及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确定苓桂术甘汤中使用不经蜜制及炒制的甘草饮片,与年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7首方剂)》一致。

药材经过炮制成为饮片,饮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准样品和复方制剂的质量。为了更好地了解饮片与药材之间的相关性,了解炮制工艺对饮片质量的影响,通常以确定内控标准的不少于15批次的药材进行饮片制备,通过建立指标成分含量测定项、指纹/特征图谱,并结合法定标准形成处方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中,需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1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