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天目新闻」人工智能技术正多维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元宇宙何时实现,AI将赋能哪些产业,科学家如何创业?11月30日,清华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和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齐聚第三届量子位MEET智能未来大会,一同探讨了有关话题。今年以来,元宇宙成为AI领域炙手可热的新名词。李开复认为,未来,元宇宙可能会像计算机、手机一样成为一个新设备,“但5年之内,不会有特别巨大的公司或应用出现,这需要更长的时间”。张亚勤提议用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元宇宙,但也要警惕有关元宇宙的炒作,如腊肠元宇宙、白酒元宇宙、在元宇宙空间卖房地产。相较于元宇宙,张亚勤更青睐AI对生命科学领域的赋能,“我认为接下来的十年是生物制药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大好时机,也是这个行业发展的最大机遇。”过去,新药研发时间长、投入大,其周期超过10年,投入则超过10亿美元。随着AI技术的发展,整个信息产业都在向数字化转变,生物世界也不例外。借助人机、人脑接口、生物电子芯片数字化,我们的大脑、身体、器官、蛋白质、基因、细胞分子都在被数字化。同时,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生物实验的自动化,加速了制药和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新冠疫苗开发周期的大幅度缩短就是一个最佳例证。年1月,在新冠病毒肆虐后不久,中国科学家就找到了该病毒的基因序列。而后,蛋白质的结构、病毒与人交互的方式,也先后被解析出来。同年年底,新冠疫苗就开始进入临床,今年已大规模投入使用。“我觉得这可能是人类史上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加速疫苗开发最快的一次。”张亚勤表示。张亚勤直播截图尽管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能碰撞出不少火花,但由于这两个行业语言体系不同,它们的深度合作也面临诸多壁垒。去年,张亚勤从百度总裁职位上退休,创立了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一下简称“AIR”),致力于用AI技术赋能产业,推动社会进步。“AIR有一个AI+生命科学的破壁计划,就是希望能把这两个行业无缝连接起来。”张亚勤说。除了AI制药领域,李开复还十分看好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领域。前者能在工业制造方面帮助中国降低成本,保持“世界工厂”的领先地位;后者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一些工作,比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作为AI技术投资人,他投资了多个创业项目,管理着总额约亿人民币的双币基金。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已成为很多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企业的精准捕手。在他看来,当今无疑是深科技创业最好的时代。除了人工智能,芯片、企业级软件、生物科学、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都有特别多好的创业机会。谈及自己下一阶段的“小目标”,李开复表示:“我想证明高科技的投资回报要比互联网更高。”李开复直播截图相较于一般的创业公司,高科技创业公司少不了科学家的深度参与。在投资过程中,李开复发现,如果科学家用做顶级科研的方法创业,很难让公司真正成为一个可运营、有产品、有利润的公司,“科学家创业需要一个企业家伙伴”。对此,张亚勤表示赞同。他认为,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能力、兴趣不一样,一个好的科学家未必是一个好的企业家。“创业会遇到很多挫折,科学家还需要有韧性,才能度过创业中的艰难时刻。”张亚勤补充道。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