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设备

广东工业大学12大国家级一流专业介绍,2

发布时间:2023/1/8 15:01:27   
白癜风小偏方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66445.html

轰轰烈烈的高考已经过去,考生们除了享受假期,也需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

在此,我们推出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简介,分别介绍这十二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信息工程、工业设计、制药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环境工程(排名不分先后)的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就业等情况。

干货满满,不容错过!

1、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名片

1.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通过教育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3.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特色专业

4.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示范专业

5.化学学科和工程学科均进入国际ESI排名全球前1%

师资力量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讲师14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9人,38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杰青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2人,珠江讲座教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广东省杰青2人,青年珠江学者2人,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人,省级“百千十”工程培养对象4人。

年,方岩雄教授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化工原理教学团队被评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逐渐形成了包括国家级人才等在内的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结构合理、梯队完整的教学团队。

办学特色

办学过程中坚持课程建设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近几年建设了省级资源共享课程4门、校视频公开课2门;获得了各类教改项目16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5项;出版了5门核心课程教材。依托学科优势打造多层次的创新实践体系,建设了一批用于本科教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建成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4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0多个,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以广东省的产业特点为导向,以“符合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宽口径、重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为专业培养特色:包括校企联合培养的“化工卓越班”和以创新教学为特色的“化工创新班”;构建“以化工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的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体系强调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衔接,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着力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并行,培养既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阔国际视野与竞争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就业情况

本专业具有专业口径宽、行业覆盖面大和就业面广等特色,毕业生能在化工、精细化工、能源、信息、材料、环保、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冶金、消防和军工等行业就业。就业区域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地区,如:浪奇实业、立白集团、环球集团、天赐高新、中山天图、广药集团、丹姿集团、美轲(广州)化学、澳宝集团、茂名石化、广州石化、百安石化、众和化塑、新华粤、西陇科技、光华股份、深南电路、景旺电子、崇达电路、兴森科技、胜宏科技、广东省科学院、广东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等。近四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高达98%以上。此外,约有15%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包括出国留学。

2、应用化学

专业名片

1.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化学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

师资力量

应用化学专业拥有专职教师42名,包括教授17人、副教授12人和讲师13人,全部具有海(境)外留学经历,46%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经历,其中长江讲座教授、国家杰青、外籍院士各1名;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杰青、青年珠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各1名;“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珠江新星4名,校青年百人18人。与美国哈佛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关系。

应用化学专业科研平台

办学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学子创新项目

应用化学专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了以印制电路板用电子化学品、环保和新能源用催化新材料以及表面处理技术相关的日用化学品的特色专业方向,设计并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科研开发能力的训练。同时采用多层次、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三年级可选择不同方向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或选择3年在校学习、1年在基地企业实习的“3+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优秀的学生亦可选择去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发达国家进行最长1年的国际交流。

就业情况

应用化学专业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特色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实行专业学习导师制,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生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85%在珠三角就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签约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毕业生供职单位包括广州石化、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立白集团、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椰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国内继续深造的比例逐年上升,已有大量学生保送本校或前往美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国际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自动化

专业名片

1.全国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年)

2.全校率先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年)

3.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首批验收)

4.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

5.专业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进入前10%(A-)

6.专业所在控制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力量

自动化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0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30人、讲师19人,另有实验室管理教师12人。

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3个、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师德标兵1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广东科技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1人、“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珠江学者”3人。

办学特色

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环节

在“新工科”导向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OBE)和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教育理念,以智能制造和智能系统为主要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学生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好地为区域(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领域专业人才支撑。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职业规划、继续深造意向等因素,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开设创新班、卓越工程师班、机器人班等形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对接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新需求,汇集政府与企业的资源,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建有中国制造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与省级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了“探秘自动化”等一批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程。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就业情况

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力及新能源、汽车占比40%,电子信息、信息服务、金融信息等相关领域占比约35%。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从事技术开发的达32%,技术支持的达25%,管理岗位的23%,产品销售的8%。

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专业名片

1.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

3.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师来自于国内外众多著名高校,学术交叉融合优势明显。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半数以上具有海外学习或学术交流背景。现有国家级人才18人次,包括双聘院士2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亚太材料科学院副院士1人;省部级人才多人次,包括珠江学者、广东省引进领军人才等。专业教师中大部分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其中教授共50余人。

办学特色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优越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具有资源优势;定位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具有特色优势;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年到校科研项目经费突破亿元,具有创新优势,以科技变革促进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二、专业建设依托高水平学科平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托来自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广东省高强度资金重点资助的学科硬件条件,无与伦比的大湾区经济环境,学生们在这里能接触先进的科学知识,形成富有创造性的思想,掌握全面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制订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经选拔后大三学生可到知名优秀企业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师。

四、多样性平台助力学生高素质成长

多样性的科技创新平台,近五年来,本专业本科生在“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60项,省级以上获奖人数超过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就业情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办学60余年,已毕业学生约1万人,学生当年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为大湾区及华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机械工程技术人才,校友遍及省内知名制造企业,如深圳华为、广汽本田、深圳比亚迪、珠海格力、海信科龙、TCL电子、美的集团、三星电子、广州地铁、三菱电机等。部分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或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如牛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或保送本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名片

1.年起评为广省重点扶持学科,年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持续20年重点建设

2.年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3.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4.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软科学排名,列全球76-位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凝聚力强的教学科研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工名,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逾百人。

拥有系列海内外高级人才,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IEEEFellow、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广东省创新团队带头人、广东省杰青等,并拥有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办学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一、强调综合与实践,培养新工科人才

以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和集中的实践课程为主、校企共建应用性实践课程及生产实习为辅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以强化学生的系统性工程实践经历。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近三年,先后与华为、腾讯、字节跳动、优速网络、北航希冀、腾科、东软睿道等企业合作开设校内外实践、实习、实训与竞赛,实现学习和就业高效融合。

二、突出多样性、个性化培养

为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结合广东省创新驱动战略和产业升级背景,将高年级的选修课程分为大数据技术、智能移动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媒体计算四个培养方向,以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个性有针对性地选修课程。开设了各种校企联合培养班,突出多样性、个性化培养。

三、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各类竞赛、参加教师团队、发表论文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获得挑战杯国赛特等奖6项、一等奖22项,ACM金奖18人次、银奖15人次、铜奖18人次等。年建立了创客空间,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至今已5年,目前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覆盖率高达83%。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认同,大部分在科技企业就业,学生就业形势很好。年以来,本专业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在广东就业占95.3%,其中珠三角就业占比超86%。超过89%毕业生进入了各类企业,6.06%进入行政事业单位,10%在国内或出国升学深造。

就业行业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企业包括银行、腾讯、百度、网易、阿里巴巴、京东、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汇丰软件等著名企业。

本专业毕业生也可申请保送或报考研究生,每年毕业生有保送到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也有部分学生考取了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

近5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含境外读研)逐年增加,年接近10%。出国(境)升学毕业中的,有多名毕业生到QS世界大学排名前的学校升学就读。随着社会发展与专业变革,学院计划在3年后,升学率争取达到25%。

6、环境设计

专业名片

环境设计专业,是通过对生活空间的设计,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大一的大类平台课程后,二年级进入本专业的学习,通过综合造型、空间模型、设计制图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空间造型能力。主要开设室内与展示设计原理、城乡设计与实践、公共艺术设计原理、创意办公空间设计、体验式空间设计等必修课,空间叙事与策划、可持续设计、创意空间营造等选修课。使学生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一定的专业设计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能力,能够在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览陈设、文创艺术四个方向提升环境质量。

办学特色

本专业不仅仅是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培养学生,而且依托学校工科背景,重视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0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