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设备

国资委实控的华北制药,为何与国家集采对

发布时间:2023/11/14 14:16:54   

//作者

清柠

前言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未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经相关部门多次约谈协商,供应情况仍未改善。”

“经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成员单位集体审议后,决定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列入‘违规名单’。”

上述两段文字,出自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首页的一篇公告。

在公告中,原本在国家集中采购时中标的华北制药。因为产能问题,中标产品布洛芬未能按要求供应采购量。甚至在8月中旬提出放弃中选资格,导致山东医疗机构“反映较为集中和强烈”。

手握国家采购的大订单,客户用药却选择“放鸽子”,顶着相关部门惩罚的风险不给货。华北制药的“出尔反尔”之路,似乎比预期中更加魔幻。

01弃标背后的国家集采

山东的药品断货,怎么在上海的网站发公告?

因为华北制药参加的,是国家医保局的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以下简称第三批国家集采)。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这次采购共有56个品种,都是日常应用比较广泛的化学药品,采购规模将达数百亿元。拟中选结果公布网站,就是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作为参加采购并且中标的厂家,华北制药信息公布在此,十分正常。

问题的核心,还是“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针对医疗机构实际需求,从全国确定药品采购类型。药企在药品类型内,提供合理的价格。国家联采办选出价格、质量、产能等指标合理的企业。企业最终根据采购订单生产药物。

在年11月,国家针对药品集中采购就进行了试点。当时试点地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

选购中标企业,将会获得这些城市中标产品一定比例(最早是30%)的采购份额。医院也要执行政策,把采购的药用出去。

直辖市加省会城市的结构,也让这场采购试点被称为“4+7带量采购”。

“4+7”刚一执行,就对国内药品格局产生了强烈冲击。业界人士表示,某国产仿制药企业在“4+7”中标他汀类药物之后,上海产品销售团队直接解散。

据《证券日报》报道,今年6月第五批带量采购中,光是利伐沙班就有23家产品竞标,齐鲁制药的利伐沙班(10mg)价格,更是下降了98%。

“4+7”初获成效之后,国家在年推出了更大规模的《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采购规模更是扩大至2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带量采购”也变成了“国家集采”。华北制药选择弃标的,也是去年开始的第三次国家集采。

可以看出,不论是之前的带量采购,还是现在的国家集采。都是通过统一市场议价,去掉药品价格中涉及的灰色交易。让药企向国家展示符合生产情况的药品基础价,而不是把销售费用转嫁到药品价格中。药企中标,失去的只是价格。药企流标,失去的就是市场。

对药企而言,如果参加竞标,最好中标。如果中标,最好执行。华北制药这次布洛芬断货,也受到了相当严厉的惩罚。

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显示,进入“违规名单”后,华北制药从今年8月到明年5月,将无法参加国家集采的相关申报。也就是说,华北制药将会有三个季度的时间,无法跟其他药企在集采领域竞争。

因为一个产品,毁掉华北制药全公司产线,相当不值。

02疫情之下的扩产闹剧

按照价格和订单的角度,华北制药“断供”布洛芬也相当奇怪。

以中标价来看,华北制药0.3g、30粒规格报价是8.04元,平均每粒0.元。作为对比,同是中标企业,接盘华北制药的珠海润都,每粒价格却是0.元。

目前华北制药断货的仅是山东省,从中标万粒规模来看,对应市场不到万。因为低价就要干掉整个市场,对华北制药不太现实。

华北制药断货不是价格问题,从公司的控股结构也能看出来。

公司股权架构显示,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前三大股东,分别是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三家公司实际控制人中,都有着河北国资委的身影。以国资委的实控身份断货几百万的采购药品,同样让人难以理解。

华北制药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产能问题。一家药企能够在国家集采中中标,不只靠价格低。如果是仿制药,要和原研药对比等效性。如果中标企业规模小,还要考虑公司产能。华北制药中标,本应该是是考虑规模、药效、安全性和价格的最终结果。可从实际来看,华北制药产能说服力似乎不够。

公司近期针对布洛芬断供的公告指出:

“虽然公司在中选后立即启动了扩产工作,但由于生产单位相关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资源未能充分配备到位,相关工作推进较慢。”

药品的扩产,绝对不是单纯扩建厂房。从产线扩增到设备变动,都要遵循卫生部批准的药品生产GMP(良好生产规范)认证。这就意味着华北制药布洛芬扩产,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根据年2月修订的《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通告(年第15号)》规定,缓控释制剂生产批量变更隶属重大变更。要提前3-6个月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上报国家药品监管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

华北制药生产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刚好符合要求,扩产项目申报审批又延长了6个月。

扩产不力,申请受阻,华北制药还撞上了疫情。公司布洛芬厂区位于石家庄市藁城区,今年1月到3月,当地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消杀防控。以增村镇为例,12个村庄2万多名村民在当时进行异地集中隔离。

严峻的防疫形势,导致相关生产被迫中断,布洛芬的生产因此停止了2个月。

从去年11月各地执行采购指标算起,华北制药最多有9到10个月时间扩产布洛芬。不过算上之前的一系列变故,留出来的空余时间只有1到2个月。如此短暂的时间,华北制药根本填不上产能的窟窿。中标各省份中,山东布洛芬份额相对较大,这一问题就格外突出。

华北制药公告也显示:

“山东省协议约定采购量为万粒,自执行中选结果至年8月20日,公司提供山东省实际供应量为万粒。”

如果按照每月均摊产能,华北制药应该为山东省提供.5万粒。现有的万粒布洛芬,显然不能满足山东省需求。

03中标过后的产能危机

针对带量采购,大部分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8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