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药设备 >> 制药设备资源 >> 昂利康2018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昂利康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刚刚过去的年是极为不平常的一年,一方面,国内对于环保安全持续的严格监管带来了原材料的紧缺及成本的上涨,疫苗事件又把药品质量管理列为重中之重;另一方面,以国务院机构改革为契机,国家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医保相关职能,集中整合成立国家医疗保障局,理顺药品招标采购、价格管理和医保基金支付等管理体制,深化医保控费改革,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局在4+7试点城市推出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方案,仿制药药品提质降价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仿制药的微利时代已经来临。 年度,面对医药行业的不利环境和竞争压力,公司紧紧围绕年初董事会制定的经营策略,以研发创新和内部管理为主线,顺应市场政策变化,积极应对,确保了公司的稳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3.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53%。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的主要工作有:坚持研发创新: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资源整合,优化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完善研发创新体系,提高研发创新能力。继续推进项目注册申报,积极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报告期内,有三个仿制药产品进入一致性评价BE试验阶段;同时,根据自身的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筛选出部分具备优势的品种加快申报,报告期内,公司有一个新产品进入BE试验阶段。 优化营销体系:报告期内,公司顺应两票制的全面推广,不断优化营销体系,逐步适应药品集中采购的新模式。一是组建了全资子公司昂利康医药销售公司,以适应新的政策的变化;二是加快营销体系和营销团队建设,完善营销人员的激励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深度分销+精细化学术推广营销策略,强化终端管控能力,加强对重点市场的开拓力度。三是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调整,扩大高毛利产品销售规模,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高毛利产品覆盖的深度及广度。此外,公司通过积极组织产品参与招标,进一步推进专业性学术活动的实施,深入有序的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加强梯队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调整了全公司的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架构及职级,厘清了职级发展路径;二是依据市场薪资水平,重新设定了全公司的薪资结构和考评体系,以激励员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通过人才市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完成年度招聘计划,并且与猎头公司开展业务合作,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四是对公司现有的人才进行培养,通过聘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针对公司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管理干部围绕岗前、管理、专业技能、职业化素养、执行力、企业文化等方面展开培训,不断提升各个层次管理干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增强其执行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注重环保安全:公司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基础管理。报告期内,公司重视事故根源分析,制定预防措施,排查各类安全隐患,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课,新员工接受三级教育合格率达%;报告期内,公司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年内新增溶媒回收车间、RTO尾气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站扩建项目等一批环保设施,并开始调试或运行。所有这些都将确保公司在现有法规的要求下,企业能够合规,顺利运行。 夯实质量管理: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优质、稳定,从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到发货销售,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管控。报告期内,公司、车间完成了GMP复认证;另外,完成了19个产品的再注册(其中制剂产品6个,原料药产品13个)。 推动项目建设: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启动了募集资金建设项目,在推进研发中心建设的同时,启动了对制剂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车间工艺设计工作,完成了昂利泰的产能扩建。通过这些改造和新建项目,将极大提升公司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公司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保驾护航。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拥有完整的制药业务产业链,在头孢类抗生素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两大产品线上,已初步形成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一体化的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2)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研发和创新,历经多年发展,在化学制药领域已积累了一批核心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掌握了由中间体到头孢类原料药的酶法工艺。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中心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并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外国专家工作站。公司与国内部分知名的海归新药研发团队、研发机构、高校研究人员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自主研发和联合开发等多种手段,聚焦抗感染、心血管和肾病三大领域,以传统优势品种的一致性评价为近期目标,多个仿制药、仿创药申报为中长期布局,力争形成产品梯队合理、管线丰富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3)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作为公司日常运营的关键目标,持续强化质量文化建设,通过产品、法规、质量工具、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培训,提升全员对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视。公司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产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从源头的原料药生产开始,至制剂产品生产、研发管理、临床研究,层层把关。公司对各个品种均制定了符合中国药典及GMP生产要求的质量控制标准,并通过关键指标的控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稳定的运行。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年,国内经济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医药行业改革将步入深水区。通过药品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推动优质优价的仿制药对已过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的进口替代,促进仿制药价格的合理回归;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创新,进而推动医药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加速行业优胜劣汰,实现医药工业的转型升级。 (二)公司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公司秉承品质决定生存、科技成就未来的经营理念,坚持原料药与制剂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整合内外资源,不断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优化产品布局,丰富产品结构;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推行绿色制造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现代化医药企业。 (三)年度发展经营计划 年,公司将继续积极贯彻落实董事会的决策部署,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快速推进重点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加快新产品的开发步伐,不断丰富产品管线;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推动体系建设,积极降本增效,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提升新形势下的企业运营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加快研发步伐 年,公司将力争超额完成项目申报和立项任务,进一步优化在研项目结构,完善产品线布局,确保重点产品研发进度,争取上市时间优势,年内力争提交两个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申请、两个新产品在国内的生产注册申请;进一步完善研究院的组织架构,充实研发队伍,建立完善配套工作机制,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推动原料药和制剂的联动研发,提高制剂产品的抗风险能力。 2、优化营销模式 年,公司将继续深化对行业变革的分析研判,适应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后的新形势、新局面,不断优化营销模式,改革销售团队,强化激励机制。公司将继续努力做好招标工作,做好对核心品种的市场开发工作,力争销售规模再上新台阶。公司将继续走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的经营战略,巩固现有传统市场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零售模式,提高零售渠道的销量承接能力。 3、加强人才建设 年,公司将继续把人才战略作为公司的长期战略,通过有针对性的校园招聘,更细化的培训课程等手段,增加人才储备,通过市场化招聘,加快成熟人才的引进,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以持续改善公司的人才结构及人才梯队。此外,公司将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员工的办公及生活条件,增加娱乐设施,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4、深入合规管理 年,公司将在运营、GMP以及安全环保方面强化合规性的建设,通过完善规程、强化执行、过程检查及问题整改的闭环循环体系,来提升公司合规管理的水平。一是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产品从原料入库到成品放行和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三是持续健全公司安全环保管理长效机制,继续完善公司安全环保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标准;四是继续开展集团内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 5、加快项目建设 年,公司将按计划推进现有项目的建设进度,重点确保募投项目按计划投入,力争早日产生效益。同时,公司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在创新型诊疗领域,积极寻找合适的项目储备。 (四)可能面临的风险 1、行业监管及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针对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医药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频繁出台,对药品经营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年伴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两票制的全面实施、带量采购的启动,加上质量监管趋严带来的GMP飞行检查、工艺核查的密集等影响因素都会给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部门的市场监督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但也可能增加医药制造企业的运营成本,并可能对医药制造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若公司不能根据国家的医药行业法规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药品招投标及价格下降风险 随着医保控费逐渐深化,带量采购政策的全面实施、两票制的推动,一系列政策趋势或将导致药品招标制度的重大改革,进而影响药品的招标和价格,公司面临药品在招投标中落标或者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进而压缩公司的盈利空间。 3、公司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的风险 一方面,公司主要产品的原辅材料价格、人力资源成本、能源、环保成本的呈现刚性上涨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公司对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设施的升级改造,公司的生产成本存在上涨的风险。 4、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风险 随着药品监管法规日益完善,注册难度加大、周期延长,以及新药开发起点高、难度大,一般要经历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批件报批、临床试验、药品生产批文报批、取得药品批文,直到最终投产上市等环节,整个过程周期较长、环节较多,导致新产品的研发和注册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此外,产品研发成功后,被市场认可一般需要数年的市场导入期,期间新产品能否适应市场不断变化更新的需求、能否被市场接受、能否进入国家及省级医保目录等均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如果公司新产品的研发不能按期完成,或者开发的新产品未被市场接受,都将加大公司的经营成本,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5、安全生产风险、环保风险 公司属于化学制药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及其他污染物,若处理不当,对周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如果公司的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规定,将面临被国家有关部门处罚、责令关闭或停产的可能。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可能在将来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规定,这可能会导致公司为达到新标准而支付更高的环境保护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此外,由于原料药生产中涉及化学危险品,存在由于生产、存储、运输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或管理疏忽、设备故障、外界不可抗力等因素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随着国家对危化品行业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强,如果公司不符合相关监管要求,亦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6、公司主要产品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风险 公司的制剂产品以仿制药为主,目前已按照国家要求开展自有产品的一致性评价工作。如相关产品未能通过一致性评价,可能导致相关药品失去市场准入的资格,对公司未来经营业务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