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设备

奋力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3/7/13 3:43:37   
白癜风哪家医院治疗好 http://www.xxzywj.com/m/

「本文来源:贵阳日报」

贵阳海信电视机生产车间,机器人正在对电视机面板进行卡合。

贵州长越科驰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通过遥控测试车辆相关性能。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转型升级、优化环境、园区建设……当前,贵阳经开区正聚焦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示范区的奋斗目标,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新型工业体系,力争率先在全省实现工业大突破。

为确保工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始终朝着省委、市委指引的方向前进,贵阳经开区结合此前制定的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重新优化发展目标,完善顶层设计,紧紧围绕“六抓”的工业发展要求,不断优化工业发展思路,加快形成产业发展的工作链条闭环,推动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抓目标

做大工业总量

优化工业结构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贵阳经开区将聚焦“强省会”行动,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亩均产值,切实提升经济发展效益。

贵阳经开区将紧盯工业倍增目标,以“强集群、育龙头、抓项目、促升级、保要素、优环境”为路径,聚焦工业经济,按年度谋划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标,认真开展日常监测、月调度、季评估,实现挂图作战,加快形成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新型工业体系,到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实现再翻番,达到亿元,加快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在做大总量的同时,该区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成长起来,培育优质增长竞争力,提升非烟部分占比,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确保各产业占规上企业的比例较“十三五”有所提升,到年,非烟部分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确保“十四五”末,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30%。

为提高亩均效益,贵阳经开区兼顾质量效益,坚持效益优先,提高招商门槛,严把项目质量关。对于供地项目,严格按照亩均投资不少于万元、亩均产值不少于万元、亩均税收不少于20万元的标准进行招商。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引导中小企业入驻标准厂房;继续开展亩均综合效益综合考核评价,通过对亩均税收、亩均产值、亩均投资等指标进行重点审核,采取正面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扶优扶强,高进低退,提升效益。

持续加大对闲置用地、闲置厂房、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用地的分类处置力度,通过处置闲置土地、开展二次招商、督促企业开工、土地收储置换、转型落后产能用地等方式,促使企业进行用地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腾笼换鸟”,进一步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促进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抓项目

精准开展招商

加快项目建设

项目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贵阳经开区将紧抓项目建设这一“牛鼻子”,加快产业梳理,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引进项目。

在了解存量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贵阳经开区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加快产业链招商,不断充实和完善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信息制造、氢能源、健康医药六大产业链“两图两库两池”,为精准招商提供指引和依据。

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招商方面,贵阳经开区将围绕卫星研发制造、应急交通工程装备、工程机械整机,发动机、仪器仪表、液压件、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新能源零部件、汽车电子零部件、整车制造等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开展招商。

在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招商方面,依托航天十院、航天电器、浪潮、海信等优势企业,重点围绕以连接器、电线电缆、传感器等为核心的基础元器件、智能传感器,以大尺寸液晶电视、商用显示器、AI摄像头等为主导的智能终端及配套开展重点招商,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中高端市场占有率,将贵阳经开区打造为西部电子信息发展高地。

在健康医药产业招商方面,依托国药同济堂、百灵正鑫药业、君之堂制药等企业,引进一批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生物药、化学药等现代成药企业,巩固壮大现代成药、中药饮片、配方颗粒、民族药研发及生产制造产业链,加快促进产业集聚。同时,重点引进培育一批医用耗材优强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逐步培育壮大贵阳经开区医疗器械产业规模。

在氢能源产业招商方面,将根据氢能产业链特征,结合贵阳经开区产业基础与需求,重点招引制氢装备、储氢装备及材料、氢燃料电池、加氢站设备等生产企业,全面布局氢能源产业链。

除了开展产业链招商,贵阳经开区积极加大以商招商力度。全力打好央企招商攻坚战,深挖辖区央企招商资源,推进招商合作,争取央企在贵阳经开区布局更多项目。抓紧抓实现有已签约央企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园示范项目、航空动力控制产品产能提升项目、贵州航天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建设项目、贵阳经开区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央企招商项目建设。

为确保在建项目建设速度和效率,贵阳经开区将每年制定开工一批、入库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四个一批”项目清单,实施定期调度、定期总结、定期督查“三个定期”项目推进机制,以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的方式,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该区还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分段服务责任机制,部门形成联动,做好项目开工建设至投产达产各阶段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

抓主体

壮大企业规模

增强发展活力

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如何,关键在市场主体。贵阳经开区从摸底数、强服务、育主体等方面,加快提升市场主体规模,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和动能。

摸清企业底数。贵阳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及街道办形成合力,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企业遍访服务工作机制,通过全区工业企业的名册比对、村居摸排、企业走访,常态化开展中小企业遍访服务工作。

建立服务机制。建立和畅通规上企业问题建议意见、诉求反馈渠道和解决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走访帮扶,收集企业问题困难、意见建议,定期研判企业发展情况,“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市场份额不足、厂房受限、转型升级等问题,扫清企业融资、人才引进、技术交易等方面的发展障碍。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企业精准服务力度;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帮助企业实施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搭建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孵化中心等创新平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培育市场主体。贵阳经开区将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筛选出排名靠前、成长性好的企业,通过领导包保、部门帮扶等措施,精准做好“四转”服务和指导。积极利用市场监管注册窗口对“个转企”进行宣传;设立“个转企”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通过全程指导,分析判断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条件的成熟度,深入挖掘“个转企”潜力户。

为促进市场主体梯度培育,贵阳经开区计划每年建立不少于30户的上规企业培育库并跟踪培育,大力推动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上规入统;用好用足“工业经济”十五条和民营经济“十条”措施,通过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做大规模、科技创新、提升品质、扩大市场,鼓励企业建链补链强链,补齐发展短板,打造一企一链、一企一园产业生态,不断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推动股份制企业、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控股、参股、并购等多种形式,与经营效益好、市场前景好、匹配度高、协同性强的战略投资者进行合资合作,上市发展。

抓产业

加快补链延链

促进集群发展

贵阳经开区将大力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为主攻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为特色产业的“两主一特”产业体系,不断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

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主动打造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及能矿装备等产业链,依托航天江南集团、詹阳重工等龙头企业,带动枫阳液压、矿山机械等配套企业发展,重点发展精密传感及测控仪器、发动机控制系统、高速工程车等产品,加快推进贵州航天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基地、华烽机电一体化项目、高精密件生产配套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该区将重点瞄准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特种机器人等前景产业,加强延链、建链,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核心环节延伸,不断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首位度。依托詹阳重工、中煤盘江等骨干企业,重点引进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龙头企业,发展发动机、液压件、轴承等零部件产品,提高中高端零部件本地化供应比例,做大做强贵阳经开区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套产业。

在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依托航天电器、贵阳海信、玉蝶电工等龙头企业,着力发展精密电子元件及组件、智能电视、电线电缆、服务器、半导体等重点产品。重点支持贵阳海信依托新建模组整机生产线、智能音箱项目建设,扩大产能,开拓国内外市场;支持航天电器发展高端电子元器件及组件,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推动特种电缆产能提升改造项目;支持玉蝶电工研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浪潮产业园、卫星大数据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投产。

同时,加快打造大数据安全产业示范区,依托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大数据安全认证示范和大数据安全标准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大数据安全服务、安全产品、基础支撑、行业应用构成等大数据安全产业生态,深化大数据安全产业与工业融合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通过以商招商,加快推进一批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贵阳经开区,带动整体汽车产业链发展。抢抓省政府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签订奇瑞(贵州)产业基地项目合作协议的契机,通过与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牵手”,进一步夯实汽车及零部件重点产业地位。以整车制造企业为核心,加快推进忠辉自卸专用车生产、华旭汽车摩托车产品产业基地、澎挥汽车与摩托车零部件生产基地3个在建项目加快建成投产,扩充汽车零部件产品覆盖广度,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条。同时,不断加快电机、电控的生产和研发,提高产业下游服务能力,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新增长点、新增长极。

同时,该区将不断夯实工业“四基”能力,围绕现有产业链,大力发展铝镁合金、泡沫铝、精密铜箔等关键基础材料;组织科技攻关,加快研发一批实现进口替代、填补国内空白核心基础零部件;主动承接全省乃至西南地区模具产品设计制造、质量检测等市场需求,有效整合周边产业基础资源,大力提升精密模具、表面处理、压铸、锻造等先进基础工艺;加快推广3D打印等增材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产业技术基础。

抓要素

优化发展环境

夯实发展基础

产业要发展,制度如渠,要素如水,唯有活水方能为产业发展护航。贵阳经开区将从工业用地、融资服务、厂房建设、人才保障等方面,夯实工业产业发展基础,促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在用地保障方面,该区将围绕“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除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用地外)的70%”的用地保障目标,继续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结构,拓展增量用地。加大用地收储,确保到“十四五”末,累计工业用地收储量达到亩;探索区外飞地园区合作共建;加大对闲置用地、闲置厂房的清理力度,有效盘活存量用地。

在融资保障方面,继续发挥“1+2+3+N”产业金融体系对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作用,根据企业资金需求,量身定制金融解决方案,为创新创业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抢抓“基金入黔”活动机遇,为辖区项目争取基金支持。加快筹建30亿元规模产业专项基金,专门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在中小企业中推广助力贷、惠融贷、信融贷、产信贷、园区E贷、科创贷等政策性金融产品,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制造业等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在厂房建设方面,加快新型标准厂房建设。对现有标准厂房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摸底,拟定《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厂房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结合产业布局科学规划,力争到年完成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

在人才保障方面,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政策。探索实施“人才+项目+金融”全链式服务,为企业人才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并用好用活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的便捷化、信息化。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落户。加快建设贵阳经开区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铁路技师学院、新华电脑学校三所职业院校,建成后确保每年能够为各企业输送不少于名专业技能人才,计划到年,贵阳经开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9.62万人。

此外,贵阳经开区将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通过突出“三改”、推动“三产”、完善“功能”,推动城市空间拓展、板块功能优化、城市品质提升。不断完善园区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围绕数字经济小镇和南部园区建设,打造生活、教育、医疗、养老、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促进产城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信息服务、科创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壮大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带动贵阳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狠抓枢纽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贵阳经开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依托满帮集团、传化物流,打造现代物流服务平台。

抓园区

强化配套服务

提升发展质量

园区是工业发展载体,园区承载力的大小及功能的完善与否直接关乎工业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

作为省市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贵阳经开区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围绕打造千亿级开发区、建设贵阳南部现代产业新城的目标,加快优化园区顶层设计,并重点从基础设施完善升级、生产要素完善配置两大板块,促进园区高质量建设。

推动基础配套完善升级。加快构建贵阳经开区“两环九横六纵”骨架路网,统筹推进跨区域未建成的珠江路、金溪大道、花冠路东段等规划道路建设,促进贵阳经开区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推进黄河南路、六号路、翁岩路、河海大道等园区内部道路建设,形成园区道路微循环,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加快修改完善南部片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区域供、排水规划方案》;综合规划水、电、气、讯等配套基础设施的“毛细血管”管网建设,推进道路与管线同步配套,及时补足短板,采取有效有力措施推进南部区域水、电、气、讯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完善园区生产要素配置。组织做好工业企业电力市场交易有关工作,根据企业规模、经营范围、政策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辅导,进一步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完善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加快编制《经开区南部供、排水保障规划》,逐步完善园区供水系统,并加快现有麻堤河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对现有3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4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