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药设备 >> 制药设备前景 >> 新能源行业2021年度策略能源革命加速,
新能源车:景气上行,把握各环节龙头和边际好转的细分赛道
政策友好+市场需求释放,预计全球21年销量同比大增
我们预计欧洲20年销量或将同比翻倍以上增长,21年达到万辆以上。根据各国汽车协会以及marklines数据,欧洲市场前三季度新能源车累计销量73.2万辆,同比+94%,渗透率达到11%,其中20Q3销量34.2万辆,渗透率12%。由于Q4一般是全年销量高峰期,我们预计20全年销量或将达到-万辆,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展望21年,我们认为在补贴政策、碳排放考核延续,叠加大众ID系列、宝马i系列、特斯拉ModelY等新车型刺激,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继续高增长。同时,参考挪威和瑞典等高渗透率国家的经验,突破10%渗透率临界点后,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将加速,背后的逻辑我们推测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用户习惯养成等。我们预计21年欧洲市场汽车市场陆续恢复,新能源车渗透率或将提升至15%,对应销量达到万辆以上。
国内20年开始2C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1年或将继续。根据中汽协数据,前10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合计90.1万辆,同比-7.1%,而10-11月国内锂电中游排产普遍显示环比提升,因而我们预计11-12月终端销量或将环比提升,全年销量有望接近万辆,同比基本持平。根据交强险数据,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结构中,2C占比从19年的53%提升至20年前三季度的71%,热销车型也以2C需求为主。我们认为,21年高端市场特斯拉ModelY、大众ID4、造车新势力的新车型或继续引导需求,低端市场以宏光MINI为代表的A00级进一步挖掘短途代步需求,我们预计21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30%以上,达到万辆以上。
我们预计全球21年新能车销量或将达到.5万辆,同比+44%,对应动力电池需求量达到.3GWh,同比+52%。国内新能源车我们根据车的类别划分为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每类车型按照动力类型分为EV/PHEV,其中EV乘用车又划分为A00/A0/A/B级及以上,整体来看,客车和专用车的销量我们预计稳定增长,且单车电池量相对稳定,而EV乘用车单车电池量我们预计由于A级以上新车型销量占比提升,单车带电量将提升。我们预计21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8万辆/94.2GWh,分别同比+36%/+44%;由于海外车企巨头新车型多以带电量更高的B级轿车或者SUV为主,我们预计海外平均单车电池量将提升。海外新能源车销量、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7万辆/.1GWh,分别同比+50%/+58%。
电池:龙头企业仍具备明显阿尔法,二线企业或迎来边际改善拐点
新能车、两轮电动车持续高景气,或将驱动21年国内外锂电池需求高增长。我们将锂电池需求划分为动力(主要指新能源车)、储能(包括通信基站储能和发电储能)、消费(主要指3C消费电子以及可穿戴设备等)、小型动力(包括两轮电动车和电动工具)四类。动力类需求参照我们此前的预测。
3C消费电池:需求跟随下游手机、笔记本电脑等3C消费电子产品出货量相关。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出货量同比提升,但是智能手机需求比下降。我们预计随着疫情影响减弱,21年全球3C消费电子需求均有望同比改善。参考高工锂电统计的历史数据,我们预计20-22年整体平稳增长,测算得到20-22年的3C消费电池出货量。
储能电池:国内外通信基站用储能电池主要受益于5G基站新增建设需求以及原有4G基站备用电源替换需求。参考5G基站的建设节奏,假设单个基站需要的电池量,我们预测20-22年通信基站用储能电池将持续增长。电力储能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配套的储能,我们预计储能配套比例逐年提升,带来电力储能电池需求增加。
电动自行车:受益于终端消费者出行习惯改变以及外卖、共享车等需求扩张,国内电动两轮车出货量稳步增长,同时新国标推动动力源由铅酸电池转向锂电池,我们预计锂电池在电动两轮车渗透率提升。海外欧美国家鼓励低碳绿色出行以及消费者运动健身需求,电踏车在两轮自行车的渗透率提升,电踏车动力源以锂电池为主,因而我们预计海外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需求将稳步增长。参考高工产研对未来的渗透率预测,我们测算得到国内外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需求量。
电动工具:参考真锂研究资料,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需求量7.3GWh,受益于电动工具无绳化以及电源从镍镉电池转向锂电池的电池,真锂研究预计到25年,电动工具用锂电池装机量增速将会维持在10%左右。
综上,我们预测21年国内锂离子电池总需求达到.1GWh,同比+36%,海外总需求.9GWh,同比+41%。
龙头企业明年国内市占率以及海外装机量或将大幅提升,仍有明显的阿尔法。从国内市场看,宁德时代从20Q4开始供应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磷酸铁锂电池,NCM电池在蔚来、小鹏、大众MEB中国车型等率先应用,高电压镍55电池凭借性价比优势将在定位中端的吉利、广汽等自主品牌上发力,我们预计宁德时代21年整体市占率将提升至50%以上。从海外市场看,年上量的主要客户是PSA,而年宝马、戴姆勒的新车型开始交付,我们预计宁德时代海外装机量将大幅提升。综合来看,宁德时代21年全球市占率将继续提升。此外,我们认为优质的客户结构、突出的成本控制能力、对上游强议价能力将使得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位居行业第一。我们认为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全球巨头,未来两年仍具备较强阿尔法。
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大客户订单21年开始集中交付,有望迎来盈利边际改善拐点。国内二线电池企业欣旺达、亿纬锂能、孚能科技产品竞争力得到海外客户认可,拿到戴姆勒、现代起亚、雷诺日产、宝马定点。根据车企规划,订单预计在21年开始集中交付。海外客户订单价格相对国内更友好,且规模效应有望带来成本下降,我们预计二线电池企业动力电池业务的盈利将迎来边际改善的拐点。同时,我们认为分二线电池企业涵盖下游应用场景多,两轮电动车、电动工具以及消费电子领域的需求增长也能为公司电池业务带来较大增量。
材料主线一:看好同时受益于国内外客户需求增长的各环节龙头
大部分龙头材料企业21年海外客户收入占比或将继续提升。受益于欧洲市场的高增长,今年海外几家电池厂产能整体偏紧,明年产能继续扩张,我们预计产销量也将同比高增长。国内四大材料的龙头企业大部分已经进入海外电池厂的供应链,且产品品类和供应份额呈逐年提升态势。此外,目前海外客户的供货价格和毛利率一般都比国内高,因而我们预计21年随着龙头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其海外客户收入占比或将继续提升,且综合毛利率有望受益于客户结构改善而提升。
材料主线二:目前盈利处于底部,明年有望修复的环节值得重视
我们认为行业盈利处于底部、短期供给增加不多、但是需求大幅增加的材料有望迎来盈利修复机会,相关公司业绩弹性大,相关品种包括六氟磷酸锂、铜箔、磷酸铁锂正极。
光伏:“十四五”开局之年,绿色复苏开启新征程
绿色复苏先行,国内有望重回高增长
疫情影响逐渐褪去,市场需求火热。年上半年国内以执行去年递延竞价项目为主,下半年疫情影响逐步淡化,中国竞价及平价项目加速落地及海外市场复工复产推动产业链复苏,全球需求呈现逐季转强的态势。二、三季度海外工商业屋顶等分布式项目受到较大影响,欧洲、越南等区域大型项目仍持续推进。四季度迎来国内竞价项目的集中抢装及并网,产业链供需两旺,我们认为四季度全球需求有望创历史新高。产业链价格上涨带来部分需求递延至明年上半年,目前产业链价格至少维持到明年一季度,在四季度抢装后,适逢年假,明年Q1需求将出现交付回落,Q2重回高增长。
迎来补贴退出前最后一年,年国内大概率迎来抢装。部分年项目受组件价格抬升影响或将结转至年;我们认为,平价示范项目是除竞价项目外最大的增量市场,随着抢装潮后组件价格的回落,部分前期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年平价示范项目将进入施工并网期,进一步推动年国内需求的上行。海外部分,欧洲陆续推出光伏行业激励措施,法国、葡萄牙等明确将并网节点延期至明年,美国市场需求旺盛,越南8月已跃居海外第一大出口市场。我们认为,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市场将是明年海外市场亮点,光伏的经济性在全球范围内超越传统能源,将进一步激发终端需求。根据PVinfoLink预测,疫情对全球光伏影响逐渐缓解,下半年全球市场迎向旺季,年全球组件需求有望达到.2GW;年全球市场转暖,受部分递延项目并网及欧洲、美国等强势需求影响,年全球组件需求量将达到.7GW。
绿色复苏开启,能源革命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升将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我们认为,“绿色复苏”有望推动新能源年均装机中枢上移,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截止到年底,光伏、风电累计装机分别达到GW和GW。光伏、风电作为主要的新增电源,是实现能源替代,开启零碳时代的生力军。我们按照-年用电量复合增速3%,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为36%/38%/40%做不同假设条件下的光伏年均新增装机测算。在水电、生物质等其他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不增长的假设情况下,对应风电、光伏总发电量约为.2TWh/.7TWh/.2TWh。综合考虑发电小时数及资源禀赋等因素,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光伏年均新增装机中枢抬升至70-80GW,风电年均新增装机中枢抬升至30-35GW。
国内需求重回高增长,“十四五”迎来新能源黄金发展期。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我国光伏产业已由依靠国家政策扩大规模的发展阶段转变到通过提质增效、技术进步逐步摆脱补贴并由市场驱动发展的新阶段。产业链持续降本推动新兴市场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内装机重回高增长达到50GW以上,海外市场亮点纷呈,光伏已经成为全球最经济的电力能源,也将成为全球新增电力装机的主力。
产业链价格阶段性齐涨,凸显短期供需矛盾
涨价印证需求回暖,辅材续涨加剧组件端成本压力。7月底,上游硅料环节停产检修及新疆疫情管控带来的供给紧缺,推动硅料价格跳涨,7月至9月底涨幅超过60%;随后硅片将硅料上涨部分转嫁至硅片价格,电池、组件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反弹;随着四季度需求旺季来临,玻璃、EVA等辅材出现供需紧张的局面,7月以来玻璃价格涨幅超%。产业链价格的上涨客观印证了终端需求的快速回暖,同时上游及辅材等涨价对终端组件盈利构成较大影响。
供需紧张加速利润向上游回流,上下游博弈接近尾声。Q4以来硅料短缺情况相较Q3呈现明显好转,国庆假期后硅料价格呈现缓跌走势。随着进口硅料的陆续到港,我们认为硅料供不应求的局面将持续缓解,年整体将呈现适度偏紧的局面;预计价格随终端需求波动,均价将维持在8-8.5万/吨。硅片环节随着各家企业新产能的陆续释放,供需拐点将逐渐清晰,硅片环节拥有成本优势的产能仍将掌握定价权。M6电池价格保持坚挺,盈利能力大幅领先M2电池,年下半年至今基本完成对中小电池厂商洗牌,具备优势的龙头厂商以提升客户终端产品竞争力为中心,产业链上下游获得合理毛利率。
疫情期间垂直一体化优势尽显,长约锁定保证供应链安全。需求波动带来的产业链供需失衡在年得到充分体现,价格亦随之大幅波动。为应对产业链需求波动,垂直一体化厂商通过长约保证稳定供应,成为保持经营稳定性和竞争力的核心布局。以隆基为例,公司在硅料、玻璃、铝边框等环节具有长期采购协议;同时晶科、晶澳、天合等均采用长期战略合作的形式保障供应链稳定。我们认为,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之间的合作和制衡将增强,在终端需求波动过程中对于产业链价格的掌控力将持续提升,产业链龙头通过建立中长期供应关系应对产业链需求波动,持续优化行业生态。原材料价格短期波动与行业中长期平价的矛盾仍需要通过技术降本解决,我们坚定看好明年大尺寸带来的产业链降本空间。
龙头集中度加速提升,一二线开工率分化明显。疫情加速产业链集中度提升,Tier1企业开工率维持高位,竞价项目抢装带来产业链上下游供需竞争,部分环节出现明显供需缺口。受疫情影响,行业集中度提升,订单较集中于一线大厂,一二线企业开工率出现明显分化。随着光伏头部企业的继续扩产、落后企业陆续退出,产业的整合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产业链集中度提升,组件是明年龙头厂商主战场。上游硅料、硅片行业洗牌已基本完成,行业格局基本稳定;疫情过后,尺寸变化及品牌、渠道优势加速电池片、组件环节集中度提升。以组件环节为例,头部企业继续加速扩张,年产量CR10接近70%;疫情影响下,订单加速向一线厂商倾斜,结合各龙头厂出货规划,我们预计年达到85%左右。组件除了制造环节需满足低成本和高性能要求外,还需要解决品牌、渠道、交付、供应链等多方面问题,我们认为组件逐步成为龙头厂商角逐的主战场,组件环节的格局也将在年更加清晰。
大尺寸助力组件高效化,提升产品高竞争力是关键。-年,组件尺寸基本不变;年至今,组件尺寸开始大幅增加。年初至今,龙头企业纷纷推出基于mm/mm大尺寸硅片的组件产品,产品差异化快速显现,行业正式迈入W时代。从国企、央企招标情况看,大功率组件已获得市场认可,mm组件占比快速提升,我们预计mm/mm大尺寸产品在年招标中市场份额将逐步凸显。
通过扩大硅片尺寸进一步提高组件功率输出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利器,我们认为有望打破PERC电池普及后的产品平衡状态。大硅片能够减少组件的连接数量,可以降低组件非硅成本,增加单片组件输出功率最终带动BOS和LCOE的下降,是行业持续降本的有效途径。终端需求差异化或将促使大尺寸多种规格共存的情况持续,我们认为,尺寸及规格是最终市场选择的结果。大尺寸推广的进度有望持续超预期,在助力制造企业获得更高收益的同时,加速平价上网进程。
消纳打破成长天花板,储能“十四五”迎来黄金发展期
政策密集出台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受光照条件和风力强度波动影响,新能源发电功率变动明显,给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运行带来压力。年风电与光伏发电量分别为亿和亿千瓦时,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0》规划,0年风电发电量与太阳能发电量将分别达到2万亿千瓦时和2.1万亿千瓦时,规划中的新能源发电量增幅巨大,给新能源消纳提出了严峻挑战。以山东、内蒙等为代表的各省市纷纷出台新能源加装储能的政策,储能逐渐成为优先进入新能源发电市场的先决条件,新能源消纳政策为储能市场的发展保驾护航。
储能发展进入快车道,市场规模迎来质变。我们按照“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装机储能容量配比10%计算,对应每年新能源装机GW的新增储能装机将达到10GWh,相较于目前市场规模巨大。储能逐步从初期峰谷差套利的“伪需求”转向解决中长期新能源消纳瓶颈的“被动需求”,最终转向通过合适商业模式为终端用户创造价值的“主动需求”。提升发电量最终带来度电成本的降低是储能与新能源结合的最优解,而服务收入等市场崛起仍有赖于电力市场的建设与改革。
“光伏+储能”平价打开中长期发展空间,储能为下一步发力重点。从电网侧看,火电的可控制性和电网友好型均高于可再生能源,电网需要付出额外成本来满足可再生能源消纳,户用微网也需要储能进行电量调节,我们认为“光伏+储能”将打开新能源中长期发展的天花板,随着储能成本的持续下降,“十四五”将迎来储能发展的黄金期。
风电:陆风平价时代开启,海风有望迎来抢装
补贴顺利退出,风电迈向全面平价
补贴逐步退出,行业进入平价时代。回顾风电发展历史,风电行业逐步从补贴的扶持下,持续推动风机国产化,风机规模和品种持续增加,行业内生增长能力稳步提升,逐步迈向平价时代。
项目核准逐步放开,度电成本逐步成为竞争关键。从风电项目核准管理制度上看,项目核准逐步放开,平价项目灵活性更高。风电补贴阶段,风电场建设需进行项目申报审批,获得核准后方可建设并网,项目前期申请成本较高。年4月,能源局发布《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方法》,实行核准承诺制,简化项目审批流程,降低项目前期成本。年5月,《国家能源局关于年度风电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风电项目建设实行竞争配置政策,标杆电价时代结束,优质风机方案竞争力凸显。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降低土地和接网费等前期项目成本,平价项目不受年度建设规模限制,项目核准大幅放开,度电成本将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
展望十四五:度电成本仍为核心,降本打开发展空间
技术推动度电成本下降,精细化管理和大型化风机是可行方向。复盘十三五期间风电技术发展历程,降本措施主要分为精细化管理和风机大型化两个方面。通过风能评估、低风速风机、微观精细化选址以及智能运维等技术,不断提升风电的运营效率。在机组方面,大型化风机的输出功率和迎风面积更高,进一步降低单位功率风电投资成本。
风电持续迈向大型化,塔筒和叶片尺寸持续提升。根据明阳智能披露,第二代陆上风机功率已经达到3MW级,对应叶片+m,柔性塔筒高度-m。随着北方风电平价大基地推进,第三代陆上风机产品装机量大幅提升,我们认为4.x-5.xMW风机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快速普及。风机功率最高可达10MW,对应叶片+m,塔筒高度-m,尺寸均较第二代产品大幅提升,进一步降低风电的度电成本。
度电成本或将持续下降,大部分地区具有平价条件。根据Lazard披露,在技术升级和原材料降本带动下,风电度电成本持续下降。风电平价受风电场建设成本、当地风资源和电价共同影响,根据水规总院披露,国内大部分地区具有平价的潜力,补贴退出后风电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平价大基地和海上风电支撑十四五风电发展
三北和海上风电建设投资有望进一步下降。在风机大型化及原材料降本带动下,十四五期间单位千瓦风电投资有望持续下降,我们认为考虑风电资源、建设规划和技术发展空间,三北和海上风电或成十四五期间风电发展主体。根据明阳智能披露,21年三北陆上建设单位千瓦投资降至5-元/千瓦(20年单位千瓦投资在元以上),海上建设单位千瓦投资降至10-元/千瓦,进一步提高风电的经济性。
三北地区风电投资成本低,风资源优异。根据水规总院和能源局统计,三北地区风电利用小时数高,风资源属性优异。叠加土地费用低,适用于大型风机,单瓦建设成本优势明显,我们认为三北平价大基地将支撑陆上风电装机规模。三北地区随着弃风率下降有望加速回归,大风电基地落地,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配套设施稳步推进,支撑陆上风电项目规模化发展。随着“三北”地区弃风率大幅下降,风电红色预警全面解除。年,内蒙古解除红色预警后并相继启动8个风电大基地项目,容量高达18.87GW;酒泉解除红色预警,4年的风电项目解冻,并将于年推动酒湖直流工程配套1.5GW风、光项目。
风电大基地持续推进。据WoodMackenzie统计,超过25个、总容量超过GW的风电基地正在建设或已有规划,其中内蒙古地区超过44GW,华北、新疆地区基地规模均超过10GW,支撑陆上风电规模化发展。
海上风电技术门槛更高,装机量快速增长。海上风电气象条件复杂,在风机、吊装以及输电等环节技术门槛远高于陆上风电,技术降本空间大。海风资源充裕,随着吊装和消纳条件改善,海上风电或为未来新的增长点。根据CWEA统计,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2.49GW(同比+43.9%),累计装机7.03GW(同比55.2%),装机量快速提升。从绝对值看,年海上风电装机仅占当年风电装机的9.6%,在风电装机占比仍较低。
海上风电迎来抢装,地方补贴有望接力。海上风力资源充裕,当前6S/8S级机组已经相对成熟,根据20年初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增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地方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支持。已核准海上风电项目,需要在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方可按照核准电拿到补贴,21年将迎来海上风电的抢装潮。
已核准项目充裕,部分风电项目有望在21年释放。根据水规总院统计,年底江苏等十个省规划核准海上风电总容量约31.03GW,其中19年已经并网5.93GW,尚有25GW未并网,风电核准建设项目充裕。国内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根据CWEA统计,年,广东、福建、浙江相继将总规模达14GW的海上风电项目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截至年6月底,全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约11GW,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福建、浙江和辽宁,我们认为21年海上风电装机量有望大幅提升。
新能源估值系统性提升,风电估值有望迎来修复。
电力设备:电网投资支撑已现,看好板块估值修复
打造现代电网体系,电网投资支撑已现
复盘:板块行情易受投资预期影响,电网长期投资渐趋明晰,或支撑板块估值水平。电力设备行业贝塔属性明显,整体走势与大盘指数基本趋同。作为典型的订单驱动型行业,电网投资影响电力设备行业订单,电网投资规模和方向是驱动板块估值的重要因素。从电力设备板块估值看,年初行情主要受逆周期调节带来的增量投资预期带动,电网投资规模提升叠加特高压建设节奏加快,特高压板块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5月22号国网公告降低一般工商业和大工业电价政策延长至年底,国网预计全年将减少电费约亿元,年内以及长期电网投资不确定性增加,电力设备相关指数承压。随年内电网投资释放,以及十四五电网投资逐步明细,行业内优质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电网投资计划性较强,整体呈现前低后高态势,疫情和春/秋检力度或影响电网投资释放节奏。从-年电网投资释放节奏看,电网投资呈现前低后高特征,Q4电网投资约占全年投资额的37%,4季度为电网投资释放期。根据中电联统计,年前三季度电网投资亿元(同比-1.8%),我们认为前三季度投资规模下降主要受疫情和秋检影响。疫情拖累电网建设以及春检进程,Q1电网投资承压明显。Q2电网投资已现回升态势,从年内各月份间投资节奏看,每年7、8月秋检期间电网投资放缓,叠加年初疫情影响春检进程,我们认为今年秋检力度加强,或为Q3电网投资同比下滑5.12%的主要原因,4季度电网投资有望提升。
20年国家电网计划投资已经上调12.5%至4亿元。从国网历史投资情况看,-年国网实际投资额均高于年初承诺投资额,19年受国网限制投资影响,实际投资低于国网年初规划。国网投资的正外部性明显,疫情下经济承压,国网亦加大了投资力度,根据北极星电力网披露,20年国网投资规模计划在5月份已由年初的亿元提升至4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多亿元,整体规模将超过1.3万亿元。
投资能力无忧,支撑20年电网投资提升。从投资能力看,国网15-19年均折旧摊销比例为7.5%,以19年底总资产亿元测算,20年折旧摊销额约为3亿元;3月底上交所通过国网亿债券发行额度申请,发行后有望进一步提升国网投资能力;国网18-19年股本分别增加亿元和亿元,19年国网净利润为亿;考虑到折旧摊销、新增股本和负债以及公司的盈利规模带来的新增现金流,我们认为国网20年投资能力仍在0亿以上,国网投资能力无忧,支撑明显。
展望十四五:支持国家能源结构转型,打造现代化电网。从国内能源结构看,30/60目标(年碳达峰,年碳中和)确定能源顶层设计方向,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根据10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披露,国家电网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打造安全可靠、绿色智能、互联互通、共享互济的现代化电网。电网作为支撑能源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电网建设适度超前于能源转型节奏,可再生能源消纳将支撑长期电网投资需求。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有支撑,投资有重点,
投资有支撑:十四五期间电网及相关产业投资超过6万亿。根据10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披露,国家电网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预计“十四五”期间电网及相关产业投资将达到6万亿元。当前尚未披露电网投资和产业投资具体拆分,根据国家电网披露,16-19年电网投资1.91亿元,以20年投资4亿计算,十三五期间投资约2.36亿,我们预计十四五电网投资有望提升。
投资方向:助力清洁能源消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