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设备

从四条特色路径看滨海新区打造双碳先导

发布时间:2023/7/11 10:47:07   
白癜风如今最好的手术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916/4697480.html

原标题:加快绿色发展滨城“碳”路先行──从四条特色路径看滨海新区打造“双碳”先导示范区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整体稳定。

生态城零能耗小屋。

垃圾分类成为文明新风尚。

“童乐享假期·社区小讲堂”系列活动走进社区。

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构建复合生态系统。

天津港打造全球首个零碳码头。

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成为天津首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

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中国“双碳”新征程元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滨海新区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在节能降碳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努力打造“双碳”先导示范区。

新区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到“十四五”末,实现“全面达峰,局部中和”。新区将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变,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达峰时间和工作要求,同时结合新区现状,谋划在有条件的开发区、社区、产业园区提前实现局部中和。

 ──牢固树立绿色理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正在到来。主动求变、敢破敢立,方能抓住通向绿色未来的关键。最根本的变革是在理念观念上,要摒弃粗放式发展,用绿色低碳倒逼转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也是人口最密集的环渤海区域,大部分省市产业结构基本以煤炭、钢铁、石油石化等重工业为基础,是我国重点减排区域。这一区域‘双碳’战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碳中和研究所所长程海鹰接受采访时表示:“滨海新区位居环渤海经济区域核心位置,应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与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新区创新示范试验功能,在‘双碳’赛道中,担当起‘领跑者’的责任与使命。”

他认为,“十四五”期间,新区应积极创建全国碳中和产业中心,有效支撑天津在区域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滨城港产城融合、推进“双城格局”发展,为环渤海经济圈乃至全国探索形成实现碳中和“政产学研资”协调、全面发展的好经验、好模式,这对于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和愿景目标具有重大引领与示范意义。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从何处发力?结合新区能源、产业特征及社会发展实际,程海鹰建议,着重在体现“滨城特色”的两个方向推动,实现全国示范。

一方面,实现煤炭的清洁低碳替代,即面向“多元化、清洁化、零碳化”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是一条根本途径。“天津石油产量在全国位居第一,燃油消费基本饱和。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能源,是高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过渡阶段的最佳替代品种。在这方面,滨海新区早已超前布局,全国最大的进口LNG接收中心正在加紧建设。新区应充分发挥优势,打造国家级天然气/LNG全产业链低碳产业集群,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构建多元能源供应体系。”程海鹰说。

另一方面,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先行先试重任。新区应全力争取国家相关政策与资金支持,探索制定绿色产业政策体系,落实探索低碳激励性政策,提高行政效率,为“绿色产业开绿灯”,重点培育、支持一批绿色示范产业,引导全区产业健康、绿色、高质发展。他举例:“比如,在降低高碳能源消耗以减少排放的同时,对于消费末端已产生的二氧化碳,新区在探索工业固碳方面具备良好基础。新区地处渤海湾盆地中心,石油产业发达,拥有就地捕捉封存二氧化碳的便利地理与地质条件,具备低成本技术优势,建议新区大力推动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技术示范,增强工业固碳能力,打造全产业链示范的‘滨城样本’。”

变革已在悄然发生。在新区,大到产业链条构建,小到生产环节升级,采用绿色低碳的新思路、新手段,进行深度融合或颠覆性重塑。还有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绿色理念融入千家万户日常生活,变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自觉行动。

滨海新区努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减排降碳良好氛围,凝聚起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强大合力。

 ──大力推广绿色能源──

能源活动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大力推广绿色能源,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变革中的重要一环。

滨海新区持续围绕减煤降碳,大力推行非石化能源替代,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十三五”期间,新区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比年减少万吨标准煤。

寻求低碳转型的路径,要让存量企业碳排放做“减法”,低碳绿色企业做“加法”。为此,新区强化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关、停、限、降等手段,持续减少煤炭和燃油消费总量,同时不断提升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比例,加强能源综合管理、智慧管理,着力做好固碳文章,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在经开区南海路号,一栋高大的灰色建筑矗立在路边,这是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天津生产厂(简称“诺和诺德”)。作为一家深耕滨海新区多年的跨国企业,诺和诺德通过多种途径探索“循环零污染”,目前天津生产厂已成为其全球工厂中能耗最低的工厂。

走进诺和诺德办公区,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实时显示着厂区用电、用水等能源消耗情况。记者看到,此时的月时段用电量比去年同月相比下降了15.21%。通过这套能源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实现精细化管理。

“年,诺和诺德制定了新的全球环境战略,也就是‘循环零污染’战略,目标是到年实现对环境的零影响。”诺和诺德全球副总裁兼天津生产厂总裁尼尔森告诉记者。

这意味着什么?他解释:“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可循环的公司,具体到诺和诺德在滨海新区的生产厂来说,就是要实现生产活动对环境的零影响。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可循环的供应链,即我们的关键供应商和产品都要实现对环境零影响。”

作为一家胰岛素生产厂,诺和诺德天津生产厂在年实现了%绿色电能的使用。近年来,随着更多节能项目启动,企业的产量持续攀升,但单位用电量却在减少。“去年,我们减少了9%的电力消耗和27%的水消耗。此外,我们力争实现绿色电力和绿色工业用蒸汽的直采,希望借此支持区域经济向碳中和的整体转型。”尼尔森说。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新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9%,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十四五”期间,新区将继续围绕七项重点内容,全面推动碳排放水平下降。

一是“关”。年底前完成主力电厂十五公里半径内28台燃煤锅炉改造关停工作;年底完成4家企业自备电厂燃煤锅炉改造关停工作。

二是“减”。24家规上工业企业用煤每年压减10%,同时,依托天津碳排放交易所,探索用能权(用煤权)交易。

三是“限”。深入开展“两高”项目大起底、大清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控增量,加快存量改造升级。

四是“降”。推动能耗双控分解试点,确保年新区增量控制目标96万吨标准煤,能耗强度下降4%。“十四五”期间能耗下降不低于“十三五”水平。

五是“节”。推动公建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园区综合能效提升改造试点,狠抓工业等重点领域节能,严格能源审计、能耗在线监测等制度,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六是“固”。积极推动燃煤电厂、化工厂二氧化碳捕集,海上、陆上油田开展二氧化碳驱油封存,力争“十四五”末固碳规模达到百万吨级。

七是“汇”。着力发展森林、草地、耕地、湿地、海洋、土壤的碳汇产业及相关的碳金融产品的开发。

 ──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随着能源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对降碳减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滨海新区大力发展锂能、风能,推进氢能、冷能高效利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强化绿色技术支撑,努力创建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助推绿色低碳产业引领全国。

除了发力常规新能源,还需打开更具想象力的空间。新区把目光投向了氢能。就在前不久,我市首批5辆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在天津港保税区正式交付使用。

据了解,这批车辆所搭载的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全部由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是由京津两地企业联合在临港氢能产业示范区合资成立的一家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公司。目前,该企业已联合杭叉集团率先在全国实现了3.5吨级燃料电池叉车的量产,并完成了全国首批台氢燃料电池叉车的生产。

此次氢燃料电池重卡的交付标志着新区氢能产业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同时对促进氢能源开发应用及实现“双碳”目标亦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港,最近天津石化公司炼油部首套燃料电池氢项目也上紧“发条”,奋战正酣。该项目自今年4月中旬开工以来,已经完成主要容器、压缩机的安装和管线铺设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电器设备安装及部分设备调试。该项目完成后,可为6座0公斤/天加氢站供氢。这标志着天津石化以工艺尾气、火炬气回收氢为核心的“蓝氢”示范项目正全力推进。

8月末,滨城再传好消息。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滨海新区位列其中。示范城市群可聚焦优势企业,探索经济可行的整车示范推广模式,逐步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氢燃料汽车产业链企业做优做强。

……

连番布局背后,是对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前景的清晰认知。

“目前,新区正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推进盐光互补、海上光伏、绿色智慧能源等示范项目建设,构建风光储智能微电网系统,预计‘十四五’末总装机容量达兆瓦,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5倍。”新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到“十四五”末,新区新能源产业产值将从亿元增长到1亿元。“新区将重点推动风电、光伏、氢能、冷能、储能、固碳及相关装备制造和新兴技术产业发展。依托中环、明阳等光伏、风电装备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围绕临港氢能产业园做大做强氢能产业;推进南港、南疆LNG冷能产业园建设;发挥力神等锂离子电池企业优势,在储能领域占领先机;依托北疆电厂、华能IGCC及大港油田、渤海油田试点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发展。”

──全力建设绿色城市──

初秋,从空中俯瞰滨城,在蔚蓝的大海边绵延铺展出一块织锦,林地、湿地等深深浅浅的绿,构成城市发展的底色。

近年来,新区围绕最大限度发挥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提升碳汇增量,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对标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标准,加强北大港湿地保护修复,蓄水面积增加至平方公里,有水湿地面积增加到平方公里。加快实施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加强海岸线保护修复,加大郊野公园、街心公园建设力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平方米。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渐成滨城时尚。在人们身边,绿色建筑正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新天津生态城最近又多了一个网红新地标──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这是天津市首个认定的“零碳”建筑示范项目。

这座总面积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筑,主要能源来自于“一天一地”。在屋顶,平方米光伏发电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资源;在地下,44口米深的地热井带来充足的地热能资源。除此之外,通过绿色产能、灵活储能、按需用能、智慧控能、高效节能等多技术叠加和系统集成,整个建筑的能耗情况可实现全方位监测和协调,最终达到“零碳”运行目标。

生态城不动产登记中心主要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不动产登记服务,年均办理业务2万余件、服务5万人次。据测算,该中心每年可节约17.2万度电,能源自给率达%,与普通节能建筑相比,再节能45%以上;同时通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吨,相当于种树棵。

在几公里外的生态城惠风溪智慧能源小镇,一座零能耗小屋早已开启了智能低碳生活,一条语音指令即可遥控室内顶灯和电动窗帘,一键触摸便可实现对家用电器的远程操控。

小屋采用“被动房”节能技术和材料,建筑能耗水平较国家标准降低85%以上,在光照条件较好情况下,小屋光伏系统日发电量超过80度,在满足自身使用的同时,还可实现余电上网,成为区域分布式电源。

这些应用场景都是新区低碳地图中的生动坐标。近年来,新区大力支持和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示范与推广,努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于家堡响螺湾和空港经济区打造绿色建筑样板区域。新区围绕推进绿色低碳消费,积极推行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大力发展轨道交通,B1、Z2、Z4线加快建设;大力推进海铁联运“公转铁”模式,提升港口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天津港30个专业化泊位完成岸电建设,港口作业船舶%使用岸电;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建成各类汽车充电桩个,投运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到45%;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全部完成5.5万户冬季清洁取暖,散煤治理任务,减污降碳成效显著。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绿色理念、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城市,正是通往“低碳”滨城的四条现实路径。一幕幕生动火热的实践场景,勾勒出美丽滨城“碳”出新路的绿色未来。(撰文/陈璠)

来源:天津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4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