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药设备 >> 制药设备前景 >> 益生菌产业升温背后全球投资并购交易不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从早期投资到中后期并购,各路资本都在纷纷涌入生命科学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娜上海报道
微生态健康产业的兴起,吸引全球创投资本纷纷布局益生菌产品研发这个全新的生物科技赛道。
年,益生菌膳食企业每日的菌完成新一轮由金雨茂物领投的股权融资,令这家企业在短短一年内完成多轮融资,累计募资额接近亿元人民币。
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不少在专业益生菌研究取得成果的研发型企业获得较高估值,被大型企业收购。
年,汤臣倍健决定溢价34倍收购澳洲益生菌产品生产销售企业Life-SpaceGroupPtyLtd,一度震惊业界。两年后,丹麦科汉森以5.3亿美元收购美国益生菌产品研发企业UASLabs,令后者主要创投股东LakeviewequityPartners赚得盆满钵满。
从早期投资到中后期并购,各路资本都在纷纷涌入这个新兴且充满发展潜力的生命科学领域赛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人种、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等不同因素影响,不同人群的菌群结构具备特殊性,益生菌功能在菌株水平呈现明显的特异性,同一菌株在不同的菌群结构环境中也呈现功能特异性。创投机构只有找到真正高水平的益生菌研发企业,依托于其强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能力,充分证实其益生菌产品在食品和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性,在本土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具备适应性,才能进一步提升投资成功率并博取更高回报。
“在普通公众的概念中,益生菌主要作用于肠道不适。但事实上,基于人体微生态健康医学的专业级益生菌研究范畴极其广泛,涵盖抗炎、免疫(过敏问题)、脂肪代谢、女性健康、运动健康等多个领域。”迪辅乐生物(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迪辅乐”)董事总经理沈阳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资本青睐微生态健康产业
过去10多年,益生菌产品研发在欧美生命科学领域可谓异军突起。究其原因,不乏生物科技的技术进步,令业界看到除化学药物之外的新疾病诊疗方式的可能性以及其巨大发展潜力。
这吸引越来越多创投资本“蜂拥而至”。比如专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美国生物科技公司PendulumTherapeutics所研发的首款含有嗜粘蛋白阿克曼菌(Akk菌)的益生菌特医食品经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峰值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且诊疗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不久后,PendulumTherapeutics迅速完成由MeritechCapital、SequoiaCapital等创投资本领投的万美元C轮股权融资,令其累计融资额超过1.11亿美元。
以益生菌为主的微生态健康产业之所以迅速兴起,一个关键因素是人体共生着大量细菌、真菌与病毒等微生物。
细菌又分为益生菌、致病菌和中性菌,形成极其复杂的人体共生微生态环境。特别是承担着人体70%的免疫功能的肠道内,聚集着大量上述共生微生物,影响着人体的免疫、代谢、消化甚至情绪管理功能。这些共生微生物的平衡,很容易被以抗生素为代表的化学药物的过度使用和高脂高糖的不健康饮食习惯所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若能通过机体“原住民”中的益生菌进行加强,提高肠道内有益微生物比例,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就能持续促进人体免疫等各项功能的优化,进而维护人体健康状况,并对某些炎症、女性健康、婴幼儿疾病等创造更好的疗效。
回到中国微生态健康产业的投融资情况。记者了解到,国内创投机构对益生菌产品研发企业的投资,主要看中三大标准,一是企业是否拥有独立产权的本土原生益生菌菌株用于功能研究,二是企业团队是否具备极高水平的、自主的益生菌基础研究能力;三是企业与医学机构是否建立广泛的临床医学研究合作,具备益生菌功能验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事实上,欧美微生物科研机构在益生菌研究领域已积累数十年经验”沈阳分析说,近年欧美国家的益生菌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聚焦单个菌株特异性功能的深度研究,作为单一的或者整合的健康解决方案。二是研究如何将健康人群体内的益生菌群整体“移植”到某些疾病人群体内,以尝试直接增强后者的诊疗效果与免疫能力。
记者了解到,后一种方向一度相当火热,吸引众多创投机构投资,因为这种直接作为疾病解决方案的研究一旦取得成功,不但意味着投资企业将获得营收快速增长,还可能被大型医药企业或营养品巨头斥巨资溢价收购。
但无论哪一种方向,决定益生菌科研机构成败的和创投资本的投资回报率高低的,还是益生菌科研机构的菌株筛选与菌株功能研究水准高低。因此,创投机构一方面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