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药设备 >> 制药设备优势 >> 创业苦旅与翰墨情怀朱连献事迹撷英
创业苦旅与翰墨情怀——朱连献事迹撷英
朱连献,男,年3月生,临淄区敬仲镇西苇村人。他在当地知名度颇高,尤其在老年书画圈子里,执着翰墨,钟情书法,热心帮助书法爱好者,积极组织书画活动,堪称老干部书画群体的领军人物。眼下所感受到的是先生退休后的翰墨情怀,而对其韶华的创业苦旅却知之甚少。
信行者,必在苦旅之中。年6月6日,罕见的冰雹袭击临淄西北大地,碧野、麦浪遍地狼藉。敬仲公社党委成员查看灾情,在一间低矮小房子里发现一个小伙子在埋头工作。小屋里有个砖头木板搭起来的橱架,上面摆满了瓶瓶罐罐,这就是当时苇河村合作医疗所的制药房。小伙子守着煤油炉、胶管、烧杯、药瓶,在精心制药。公社党委满副书记幽默地说“在炼丹”?医院的吊瓶大输液非常紧张,假如小伙子也能自制就解决大问题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个小伙子就是朱连献。6月12日,公社党委给西苇大队书记发来通知:“西苇河大队:调朱连献同志到工业办公室工作。”到任后,公社党委书记王厚发简要说明了公社准备办制药厂的决定,并由朱连献担任技术负责人。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经过一个月的考察调研,朱连献的脑海中形成了建设小型制药厂的设想。在党委和工业办公室的联席会议上,他的设想以及厂房布局、生产工艺流程获得通过。在公社卫生院的14间病房和药房开始建设生产大输液的制药生产车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班子、管理人员、设备、原材料几近空白。面对困境,朱连献认准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道理,只有干才是唯一的出路。他协助公社党委到相关单位网络人才,匹配制药厂的管理人员和骨干工人。不厌其烦地到齐鲁石化橡胶厂、机械厂、大修厂、新华制药厂以及敬仲镇农场伸手求援。不锈钢板、钢管、阀门、水泵、反应罐等,求助到手,为制药厂的建设创作了条件,为药厂的顺利投产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便是人员培训。年12月,他带领18人,赴济南第三制药厂学习制药技术。白天跟班学习,晚上组织讨论,整理学习笔记。在济南第三制药厂悉心指导下,历时一个月,基本掌握了关键技术。回到临淄,大干三个月,于年4月27日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毫升氯化钠注射液。在朱连献指导下相继生产出葡萄糖大输液等十几种药品。产品成功,厂子随之升级。按照朱连献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图建成了更加规范的新车间。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制订了人员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产品开发等相关文件和标准,制药厂日臻正规。
年经上级批准,制药厂迁址。其间要考虑厂址的环境、地下水质、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为此朱连献及其相关人员跑遍了齐陵、大武、辛店、梧台等乡镇,最终选址在永流乡徐家村南,占地74亩。建设新厂的任务依然由朱连献牵头负责。年5月奠基开始,吃住在工棚,日夜奋战。至年4月27日,两个大输液车间,按照朱连献的工艺布局要求正式投产。
年开始建设年产1吨葡萄糖原料生产车间,任命朱连献兼任葡萄糖车间主任。确保了年该车间顺利投产。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新产品开发、GmP认证管理、技术质量工作等任务又落在朱连献身上。他牵头先后与山东大学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取得联系,联合建立了产学研新药开发中心。成果喜人!先后开发了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替米沙坦缓释片等30余种新药和80多种生产文号。公司建设的两个大输液车间,在全省首批通过了国家药品管理局颁发的《GmP》认证,随后各生产车间相继获得Gmp认证。
名不徒生,誉不自长,功成乃名遂。从小屋制药到现代化山东齐都药业集团公司,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留下了朱连献艰苦创业,苦旅信行的奋斗足迹。他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任职高级工程师兼科协主席、副厂长、山东省医药技术开发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协会会员、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山大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山川(达尔玛)医药工程技术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等。自年5月开始,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科技进步奖57项,其中,获市级科技进步奖、科技创新二、三等奖10项;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科技创新二、三等奖9项;甲硝唑G注射液和步复迈注射液,分别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并被授予“淄博市科技开发优秀工作者”、“科技创新优秀工作者”、“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工作期间,曾撰写制药科技论文17篇,多次在国家级重点医药刊物上发表。
从一介小民到制药工艺技术专家,绝不是驰于空想、骛于虚声就能功成名就。朱连献先生的艰苦创业经历及其丰硕成果充分验证了“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的道理。
年退休后,朱连献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遵循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念,积极投身书法学习。先后在齐鲁石化老年大学和临淄区老年大学跟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