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药设备 >> 制药设备市场 >> 现如今,我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具体现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企业金融资产的概念:企业的资产通常可根据其流动性,分类为流动性资产与非流动性资产PenmanNissim从另一个角度将企业资产分类为经营性资产与金融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形成,是指在社会生产与流通过程中能够为整个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动服务的资产,具体包括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金、经营业务中的各类应收款项、存货、设备、建造的厂房、机器设备等。金融性资产则是企业的金融投资产生的各类资产,是指所有能够在当前计价、未来估价以及在金融市场上交易变现的金融工具的总和,企业通过持有这类资产可以满足流动性、盈利性等目的。金融资产也是每个学者重要的研究分析对象。
广义的金融资产包括货币资产与其它金融资产,狭义上的金融资产包括金融市场上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等各种产品。但是在对金融资产的衡量计算上,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与家庭金融资产存在较大的差异。家庭的金融资产数据可以经过调查按照金融产品类别分别统计计算,但是企业的金融资产衡量无法详细统计,只能依靠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科目来进行计量。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里的科目,金融资产包括货币性资金、各种交易类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金融股权投资、委托贷款与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货币性资金通常会被视为一种金融资产,然而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比较特殊一点,经营性活动使用的货币资金占据一定的比例,不会进行资本增值,所以出于保守的原则通常将其视为经营性资金。在学术研究中经常涉及的企业金融资产即以下四大类:
第一类是各种交易类的金融资产,这种金融资产在企业的投资中比较常见,、资金主要流向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基金、衍生品等工具,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且受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大。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财报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净额”、“交易性金融资产净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净额”、“衍生金融资产”等相关科目进行汇总。第二类是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为了获取买卖价差或者赚取房屋租金而持有的房地产,在持有目的上与固定资产具有本质的区别。近几十年,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蓬勃发展使得房地产脱离了一般的固定资产属性而逐渐具备金融属性,因此也将投资性房地产视为企业的金融资产。
第三类是长期股权投资中所持有的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的股权形成的金融资产。我国的实体企业不仅会持有自己同行业或产业链公司的股权,还会对一些金融机构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因为目前中国企业的融资还是较多依赖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渠道持有这些金融机构的股权有利于企业获取成本低的资金。最后一类是委托贷款与理财产品类金融资产,影子银行的出现与发展使得很多企业将获得的低成本贷款再投入到委托贷款中去获利,近几年这类金融资产也开始成为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一种选择。
金融化的概念与测度:由于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与“金融化”现象息息相关,所以本文也将“金融化”的概念予以阐释。“金融化”这一名词从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逐渐流行,可分为经济的“金融化”与企业的“金融化”。经济的“金融化”是一个宏观的概念,Greta和Palley的定义最为权威:经济的“金融化”是金融体系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逐渐攀升的过程,利润的获取开始更多依靠金融的途径而不是物质生产渠道资源逐渐由实体领域流向金融领域。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经济的“脱实向虚”。企业的“金融化”被认为是实体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过度进行金融投资行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也越来越依靠金融市场。
宏观层面金融化的测量使用GDP产值占比的方法,将金融业的产值与当年的GDP作比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的“金融化”趋势。微观层面,从资产配置与收益来源两方面衡量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分别是企业的金融资产总量占总资产的比重、企业金融投资获得的收益与总利润的比重。从定义上来看,经济金融化与企业的金融化内涵是一致的在现实中,企业的金融化也确实是经济金融化的重要驱动力。
我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早在十几年前,我国企业就开始逐渐活跃在金融市场,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活动很多企业积极的金融投资行为也成为瞩目的新闻,如年巨头企业云南白药开始成立专门的置业公司投资房地产,年华北制药公司的金融投资利润竟达到当年总利润的8倍,这些企业的行为引起了媒体的批评与指责。《人民日报》《金融时报》等都对实体企业这种偏离主营业务、过度进行金融投资的行为表示担忧。但是企业并没有因此停止金融投资的步伐,新兴投资途径的出现反而使企业拥有更多的金融投资渠道,如在年我国就已有约家企业购买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与委托贷款等金融产品。
实体企业的金融资产规模从年的万亿元增长到年的4.25万亿元,九年的时间几乎翻了近4倍,金融资产的比重也由年的4.9%上升至年的7.7%,企业的金融化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年之后金融资产规模的增速开始放缓,这一阶段与数字金融的深入应用时间重合,因此可以考虑数字金融的发展可能抑制了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
结语在实践应用方面,我国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在过去的10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从省级层面来看,数字金融指数的中位数从年的.6增长到年的4.8在疫情的背景下仍然保持5.6%的正向增速,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与数字化程度也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我国金融水平的地区差异一直是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数字金融亦是如此,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从指标来看,地区间的差距在不断的缩小,例如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指数最高与最低的地区比例已分别降低到1.6、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