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药设备 >> 制药设备介绍 >>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突破的方向
◎办实事见行动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突破的方向
淄博:加快向品质民生转变
□本报记者王佳声
本报通讯员王黎明
“果树新栽后,能上水肥一体化吗?”“能不能找个专家来讲讲怎么去大枝?”……11月28日,夜幕降临,沂源县西里镇马泉河村办公楼里传出热烈的讨论声,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与几十名技术骨干、种植大户正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振兴果业的困惑和担忧。
这是西里镇为解决果农发展难题而开设的“果乡夜话”活动,重点对果业现状、果园升级改造、数字农业政策进行宣讲和培训。“早几年我就想改造了,那时候没有政策,也不懂技术,现在好了,明天就开始干起来!”果农胡加刚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淄博市把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县、镇、村四级党员干部联动,深入全市个村居“聊情况、问困难、讲政策、听建议、答关切”,掌握了群众“急难愁盼”的第一手资料。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突破的方向。淄博市坚持有解思维,查摆住房建设、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等8个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确立了基础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两批次十个方面项民生事项。
“母亲年纪大了,最近几年身体一直不好,虽说家离城区不远,但看一次病咋说也得折腾一上午。现在好了,‘名医基层工作站’来到家门口,看病真是方便了。”提及“名医基层工作站”,家住淄博经开区沣水镇范王村的邹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邹先生所说的“名医基层工作站”建设工作启动于年,旨在统筹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基层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年“提升名医基层工作站服务能力”被列入年度淄博市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建立了个,实现了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阚金菊介绍,“名医基层工作站”将通过指导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帮带培养技术骨干等工作,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面帮扶,力争全面实现基层专科有“特色”、服务群众有“专家”。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淄博市也蹚出了新路子。周村区史先生一家在江苏徐州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车祸,导致未满4岁的小女儿不幸身亡,夫妻两人身受重伤。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个普通家庭陷入困境,周村区慈善总会收到史先生家人的“淄助你”基金申请后,立即审核研究,先后发放救助资金3万元。
“设立‘淄助你’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基金,将大大提高精准救助的质量水平,降低因突发事件致贫返贫的风险。目前已经支出资金余万元,实施临时救助近人次。”淄博市民政局局长杨刚说。
兜住底线民生,扩大基本民生。淄博市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切入点,打通堵点、疏导痛点、治理盲点,正在加快向品质民生转变。
“长者食堂真是办到了我们老年人的心坎里,在这里每天四菜一汤,还有水果,比在家里吃得都好。”张店区科苑街道迎春苑社区居民李宗兰为长者食堂连连点赞。这样贴心的服务得益于淄博市按照15分钟服务圈半径,先后推出“社区日间照料+长者食堂”“快餐店+长者食堂”“专业服务组织+长者食堂”等多种助餐配餐模式。截至目前,“长者食堂”已建成家,让广大老年人“暖胃又暖心”。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走进淄川区雁阳小学校园,童声合唱、创意搭建、无人机、轮滑、围棋、足球、篮球等10余个课后服务社团,在下午放学时间如火如荼地开展。“孩子放学的时候,我们还没有下班,课后服务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学生家长伊增特别有感触地说。目前,淄博课后延时服务已覆盖全市所小学,惠及小学生人。
实施“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计划、推进45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扩大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淄博齐惠保”覆盖面、加快全域“口袋公园”建设……淄博市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检验着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
◎“高质量·新引擎”活力篇
聚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淄博高新区——
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开放能级
□本报记者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张建宁孙晓晓
近日,记者随“高质量·新引擎”央媒淄博高新行采访团,来到位于淄博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山东则正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则正医药”),在分析部实验室里,质量经理王芳正与研究员讨论最新的实验方案。“我们公司最初核心创始人仅有5人,现在发展到有多名员工,正是得益于这里实力雄厚的科研平台和优渥贴心的孵化政策。”王芳说。
年,则正医药由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引进孵化,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制剂特别是缓控释制剂和儿童药物研发的RO/CDMO企业,是山东省成立的首家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服务中心,致力于为海内外企业提供合规高效的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及申报服务。
研究院为则正医药提供实验室(初期平方米、后期1平方米)3年房租和物业费免除、余万元的实验仪器3年免租金,并提供6名研究员与企业进行人才共享一年;先后通过科技立项、人才政策等为该公司融资万元。
“淄博高新区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免费入住的人才公寓,步行来公司也就十分钟。”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的研究生张子平已来则正医药实习4个月了,他对这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十分满意,表示有意向毕业之后来此发展。
“人才新政策的出台,为公司引进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山东海旺达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茂程说。山东聚米科技控股集团董事长任纪学同样点赞淄博高新区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的做法。
为激发创业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淄博高新区打造“好学”“好创业”城市名片,加快建设微系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实验室、启元实验室创新产业基地和山东实验室;不断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中试+产业园区”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载体链条,目前共拥有各类孵化器、加速器13家,众创空间18家。今年上半年,淄博高新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76家、院士工作站达到32家。
同时,淄博高新区聚力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在落实淄博市“人才金政37条”的基础上,近5年出台4个综合性人才政策、两个专项人才政策打造生态长青的“政策环境”。在全省率先发布首个“青年人才十条措施”,围绕就业保障、创业扶持、就业创业等方面,系统完善青年人才政策体系,创新推出“高校引才荐才奖励”“来淄体验券”等超常规举措,以政策活力形成引才聚才“虹吸效应”,铸造悦动青春的活力板块。今年以来,淄博高新区新引进大专及以上高校毕业生余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同比增长近50%。
年轻人才的聚集增强了城市活力,综合保税区的建成则提升了经济活力。淄博综保区于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设立,今年4月正式封关运行,目前已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亿元。
“仅节省关税部分,我们的利润就能增加10%。”山东美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波说,除了关税成本,清关便捷节省的时间成本同样不容小觑,如今公司的交货周期较以往缩短一半,大大提高了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去年我们的出口量增长%,今年同样有望大增。”刘波信心十足。
今年1月至10月,淄博综保区实现监管货值46亿元,同比增长.41%;一线进出口货值19.25亿元,同比增长.53%。同期,发运“齐鲁号”欧亚班列49列车,发运“淄博—黄岛”五定班列10列车。淄博也是全国唯一与俄罗斯乌里扬州开通点对点班列的城市,形成面向全国、联通全球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下一步,淄博综保区将坚持平台思维、生态思维,聚力打造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物流分拨、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五大中心”,确保完成进出口60亿元的年度工作目标,力争用3年到5年将综保区打造成亿级开放型产业聚集区,筑就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能级平台。
山能东华水泥公司强管理、治扬尘、保设备
环保“紧箍”一刻不能松
□记者刘磊
通讯员车洋报道
本报淄博讯“往左,再往前一点。好,可以了,准备下落设备。”11月24日,在山东能源东华水泥公司,烧成车间煤磨工段长吕明正与煤磨专管员张永波一起为煤粉制备在线监测设备安装防护设施。
为全面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水平,“在原有防护基础上,我们又对重点监测设备防护进行了升级维护。这样可以确保重点监测设备数据的准确性,为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吕明正说。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作为传统高耗能建材企业的东华水泥公司,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该公司通过强管理、治扬尘、保设备等措施,全面提高环保管理水平。
环保“紧箍”一刻不能松。东华水泥公司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应急救援预案》《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等十几项环保管理制度,并编制了《环境保护政策汇编》,印制发放环保明白纸,从上至下,层层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进一步提高职工对环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同时,该公司还将环保重点放在无组织粉尘排放治理上。先后投入余万元,对皮带走廊、煤粉仓、砂岩仓等场地进行了全封闭式处理,并在矿山卸料平台安装全自动卷帘门,实现了物料密闭装卸,减少了粉尘排放。
熟料生产现场,随着运送车辆将原材料倒入下料口,收尘器随之进入工作状态,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干净整洁。
毫无疑问,环保设备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确保环保设备有效运行、安全运行,除了在设备检修期间对收尘器进行全面维护保养外,今年我们还定期组织人员对提升阀、反吹阀、铰刀吊瓦、收尘管路等进行清理维护。”东华水泥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殷刚介绍。
今年1月至10月,东华水泥公司二氧化硫有组织排放、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排放均远低于《山东省建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的排放要求。截至目前,东华水泥公司一、二号熟料生产线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降低13.75%、22.14%。
中国(淄博)国际陶博会启幕,余位陶琉大师齐聚
□记者王佳声报道
第二十一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于11月29日至12月6日举办。本届陶博会以“新起点、新赛道、新期待”为主题,理念引领,多元赋能,让展览呈现更多的国际范、现代味、时尚派。展会设有一主四分共5个会场,参展企业余家,国家级、省级陶琉大师余人齐聚。
以文明实践阵地为载体丰富孝善文化内涵
沂源催开孝善“文明花”
□记者杨淑栋通讯员张琦报道
本报沂源讯11月26日,记者走在沂源县悦庄镇王家泉村沿河路上,一幅幅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二十四孝》石雕图跃然“墙”上,成为王家泉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记者发现,每幅墙绘故事的旁边还喷绘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