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药设备 >> 制药设备介绍 >> 广东工业大学这12个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校共有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是对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的肯定。
教育部年4月起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将在—年建设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年,教育部共认定首批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中央赛道个、地方赛道个),确定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次我校共1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对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的充分肯定。下一阶段,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强化专业特色,推动各建设点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介绍
应用化学
图
应用化学本科生专业方向实验课用气相色谱在线分析检测装置
专业定位: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要求学生必须系统掌握化学和工程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熟悉项目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过程与方法,具备团队协作、勇于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分析检测、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成为适应我国化学工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历史沿革:本专业创建于年,归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年作为二级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年归属于化学类一级学科,年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特色优势:本专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形成以印制电路板用电子化学品、环保和新能源用催化新材料以及表面处理技术相关的日用化学品的特色专业方向,设计并构建“三层次、四模块、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科研开发能力的训练。同时采用多层次、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三年级可选择不同方向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或选择3年在校学习、1年在基地企业实习的“3+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优秀的学生亦可选择去国外合作高校进行国际联合培养。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图
学生在飞机维修现场
专业定位:本专业根据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培养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适应国家建设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并制订了相应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按照工程认证理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分解落实。
历史沿革: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基础扎实。是广东省最早创办该类专业的高校之一,经过60年的建设,本专业已培养毕业生超过1万名。本专业于年获广东省名牌专业,年获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年获广东省重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年获全校首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特色优势:依托学科优势加强专业建设。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广东省重点学科攀峰学科。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汇集来自产业界、研究院,以及境外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同育人教学模式,获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中心,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
工业设计
图
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
专业定位:坚持以设计创新驱动中国制造升级转型,瞄准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强能力、宽视野、有担当的工业设计集成创新人才。
历史沿革:创建于年,是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长单位(),广东省特色专业(),CUMULUS成员()。设计学是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和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工业设计与创意产品二级学科博士点()、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
专业特色:深度国际化、广泛跨学科、产学研协同。专业负责人胡飞是本专业广东唯一的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指分委会委员。
近三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改课题15项。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人均每学年4个班次。
拥有本专业广东唯一的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本专业广东唯一的国家特聘专家,广东唯一、引自北欧的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科研团队,广东唯一的青年珠江学者;拥有12个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广东最多;其中,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是本专业全国最早政府投入的产学研平台,并已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信息工程
图
学生到企业参观交流
专业定位:信息工程专业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前全国,对接国际,培养能适应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信息工程相关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信息工程领域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信息与通信系统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技术服务和运营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历史沿革:年创办信息工程专业,信息工程专业于年获得广东省名牌专业,年获得省级特色专业,年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所依托的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于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学科,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特色优势:信息工程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依托学院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专业实验室的优势,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IT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相适应,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表现突出,近三年,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2项,全国“博创杯”特等奖1项。
自动化
图
谢胜利教授指导学生实验
专业定位:面向智能制造领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在工业自动化、智能装备、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研究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历史沿革:58年始创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86年获工业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广东省重点学科;98年更名为自动化;00年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02年成为广东省首批名牌专业;07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同年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2年被评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业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进入前10%(A-)。18年通过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验收。
特色优势: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对接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新需求,汇集政府与企业的资源,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形成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专业具备良好办学条件,建有中国制造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与省级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了探秘自动化等一批国家与省级精品课程。师资雄厚,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等一批优秀师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图
学院学生喜获“互联网+”国赛银奖
专业定位:依托学校与粤港澳大湾区,瞄准国家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发挥学校工科特色,与产业深度融合,立德树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计算机大类专业人才。
历史沿革:年创办专业;年评为广东省名牌、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现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授权点;连续招生24年,新生高考录取线列全省前5%。建有11门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等奖2项、2等奖2项;拥有南粤优秀教师3人;省级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4个。
特色优势: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领头羊”专业,近三年累计到校科研经费1.7亿(含国家自科广东联合基金3项)。本科生深度参与科研训练,至学科带头人、领导班子起,专业教师至上而下带本科生进科研、进团队;以OBE为导向,开放式平台普及学生竞赛与创新,ACM/ICPC、大小挑、“互联网+”等海内外学生竞赛屡获殊荣,近三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各级竞赛获奖近项,极具创造力与活力。
土木工程
图
力学架构大赛现场
专业定位:立足广东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瞄准国家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广东建筑业深度融合,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宽广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历史沿革: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是我校最早创办的专业之一,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年,设置建筑工程专科专业;年,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本科专业;年,设置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年,获批广东省名牌专业;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年,获批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年,获批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二级博士点;年,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年,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专业复评估,同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特色优势:本专业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建设人才逾万名,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专业教育特色:发挥地区优势,主动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共享港澳区域优质资源,适应建筑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构建以实践环节、科技活动和竞赛为载体的创新训练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多专业协同、校企协同和区域协同的多层次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图
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现场
专业定位: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宽厚扎实的化学工程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胜任化学工程及其相关领域工作,具有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成为适应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级。年本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历史沿革:本专业始建于年,年列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8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年化学、年工程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
特色优势:本专业以广东省产业特点为导向,面向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形成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为主的特色专业方向;因材施教,目前采用普通班、卓越工程师班、创新班和英文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优势,力争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目前建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多个省级校外实践基地。
制药工程
图
学生在制药工程专业GMP车间实验室实验
专业定位:本专业以广东省制药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工程优势背景,突出药物开发和工程设计特色,本着“为学生未来负责、为行业贡献负责、为社会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药学、化学、工程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程实践和竞争能力,熟悉专业前沿技术,能在医药、生物化工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社会责任、国际视野、行业高度”的“既懂药又懂工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历史沿革:本专业始建于年,前身为化学制药专业,60年代停办,年复办并改名为制药工程,是广东省最早创办的该类专业之一,现拥有制药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点,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年11月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目前广东省唯一通过此认证的制药工程专业。
特色优势:本专业采用了适应制药领域全链条不同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竞赛-设计”与“实验-实践”双链融合的制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对接药品研发生产流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培养了工程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环境工程
图
邱冠周院士回校开讲座
专业定位: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为国家特色、广东名牌专业。
历史沿革:从年的选矿、地质等专业发展而来,年改为环境工程招本科生(广东最早)。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年被评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第六批),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特色优势:学科有国家和省级实践教学中心2个,省/市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6个。学科有专任教师83人,教授34人,博导2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位,国家杰青4位,国家优青2位等国家级人才25人次;南粤百杰、珠江特聘教授等省级人才21人次。环境工程系有国家杰青/长江、青千等省级以上人才15人次,博导7人。
专业践行“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办学理念,开创产教学研深度融合的办学之路。在选矿、印染、电子废物、表面喷涂等行业污染控制形成特色,特别是高效光催化剂、污泥调理、矿山废水深度处理等技术优势明显。相关成果在行业龙头韶关凡口铅锌矿、贵屿镇电子废物拆解基地、超盈纺织等应用;累计效益超10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等。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了近名毕业生,绝大多数服务于广东环保企事业单位。杰出校友如76届选矿的中南大学邱冠周院士,02届硕士的南京大学国家杰青袁增伟。
工商管理
图
举办大数据产学研国际高峰论坛
专业定位: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省管理实践,顺应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为导向,以集成工科优势、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和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依托,以与企业和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培育责任担当、极具创造活力的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社会发展,实现自我提升。
历史沿革:年开设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当年开始招生;年获得企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当年招收工商管理同等学力研究生;年获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工商管理专业成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年,工商管理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年设置工业企业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专业成为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年至今扎根现实重大需求,多样化创新办学模式凸显。
特色优势:紧跟重大现实需求。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和广东省管理实践,面向重大现实需求,形成了多样化极具创新活力的专业办学模式;产教融合、融入发展促发展。顺应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以及广东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趋势,构建了多个企业与产业研究院,依托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智库平台,与企业和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模式;集成学校的工科优势和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利用学校强势工科服务社会的契机,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形成了“灵活、快速、高效”为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形成了“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实行差异化人才引进策略和“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已形成了一支掌握主流学术规范与扎根本土实践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环境设计
图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博物馆馆长EsaLaaksonen与澳洲昆士兰大学教授、建筑师SilviaMicheli为学生讲座
专业定位:依托学校工科背景和优势,顺应“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具有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审美素养,同时拥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历史沿革:创办于年(原装饰材料与装饰设计专业),年成为世界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成员。设计学一级学科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A类(前10%)。
特色优势:前沿视野,绿色先行专业。负责人方海教授是第一位获得芬兰“文化成就奖”、总统特授“骑士勋章”的中国学者。形成了基于合成竹材的环境设计研究方向,与中国传统工艺深度融合,对促进前沿绿色设计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得到了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的高度赞许;国家战略,艺术乡建全国“艺术乡建第一人”渠岩,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积极探索“艺术乡建”的教学、科研、创作与交流的一体化模式,提出乡村振兴的“青田范式”。获邀参加年“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和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国艺术乡村建设展”,央视等媒体多次进行专题报道,使本专业成为国内“艺术乡建”第一品牌。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来源
教务处运营
学生新闻中心责编
杜清审核
黄学茭陈少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