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药设备 >> 制药设备介绍 >> 未来中药市场整体规模或超一万亿元中药产业
年,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据医药经济报,随着国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预计"十四五"期间行业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中药市场整体规模可超一万亿元。
近期,全国医药工业统计数据显示,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年同期,增速和利润总额呈现大幅下降趋势,然而,整体中药工业形势要好于医药工业!其中,中成药利润总额.7亿元,同比年上半年增长3.4%,中药饮片利润总额78.8亿元,同比年上半年继续大增20.3%。
△中药工业产品分类不难看出,中药工业在医药工业表现出强劲竞争力,风云再起。中药产业是医药行业举足轻重的细分赛道,自今年年初,关于中药产业的政策以及法规持续出台,相关药企在中药创新方面不断发力,一系列组合拳之下,中药产业用自身实力撬动了市场。
▲政策东风不断,中医药战略地位提升,传承与创新仍是主旋律
10月22日,中共二十大落下帷幕,大会报告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体如下: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这彰显着中共中央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早在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还颁布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给出了中医医疗机构扩容、中西医结合的明确指标,同时在中药创新、中药抗疫、提升中药质量、纳入医保等多方面提出加强政策,相较于“十三五”规划,这次规划再升级,增加明确发展数据的指标。这是自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而印发中医药五年规划,可见中医药受重视程度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药力量”被更多人看见,在疫情防控战役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三药三方”等抗疫类中药不仅被纳入新冠诊疗方案,还助力全球疫情防控。今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财富积累。如何将其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一直是几代人探索的方向。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发展中医药产业都应唱响传承与创新的主旋律。
▲年12款中药创新药获批,年有望再创新高!
然而,中药创新药相较于化学药与生物药的创新药,一直是冷门的存在。但随着改革深化,中药产业期待的细化政策逐步完善,在新的审评审批机制下,激发了中药企业的创新活力,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取得了长足发展。
年,国家药监局批准12个中药新药(含9个创新药)上市,创近5年新高。从年到年,中药新药上市申请的批准量分别是1个、2个、2个、4个、12个,年批准数量竟突破两位数!据了解,这五年上市的中药新药主要覆盖在心脑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妇儿等中医药优势特色治疗领域。
延续年获批高光时刻,年中药创新药获批捷报频频传出。例如今年年初健民集团1.1类创新中药七蕊胃舒胶囊、一力制药虎贞清风胶囊和以岭药业解郁除烦胶囊获批上市等等。
另外,据CDE数据显示,年1月1日至11月13日,CDE已共受理药品注册申请个(以受理号计)。按药品类型统计,其中化药受理个,中药个,生物制品个,体外制剂4个。相较于年一整年的中药受理品种有个,今年11月份中旬已经实现受理数量超越!
具体来看,个中药注册申请受理中,从申请类型来看,中药新药56个,而补充申请占据了中药受理的半壁江山,累计受理个,业内预测,在国家大力扶持中药传承与创新的背景下,中药新药获批数量或将再创新高。
△年部分中药新药受理品种▲中药企业竞争格局一览,中医药板块业绩靓丽
伴随着我国中药企业在创新研发领域的不断发力,中药创新药研发成果也逐步转向兑现阶段。年,上市创新药数量的稳健增长也为药企带来了业绩的新增长。
近期,时代数据发布了中国中药企业竞争20强。白云山、云南白药、华润三九分别位列前三。白云山依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上半年实现营收.2亿元,总资产更达.01亿元!云南白药和华润三九位居榜单第二、第三位,其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7亿元和84.01亿元。
不难看出,多家中成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过亿。其中,研发投入最高的是白云山,上半年投入金额为4.41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持续性研发投入也带来了创新成果的产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产出是成正比的,研发投入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中药产业”撞上“数字化",产业焕新颜,实现产业链条加速崛起
当下全球环境呈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顺应时代发展是每个药企的必然选择。虽然中医的历史底蕴十分深厚,人们对中医理念的认知自小便耳濡目染,使其自带市场光环加持,但中药产业链的形成时间并不算长,这便要求集聚优势,抓住产业链条各个突破点。
一般对于化学与生物制药来说,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石和先决条件,那么这个原则性路径对中药产业同样适用。在大数据浪潮下,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中药产业的“质变”。数字化转型可以将研发、生产、合规、营销、流通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成就药企高质量发展。
据悉,位列中国中药企业竞争20强榜单第二的云南白药,通过又一数字化转型项目让产业重构焕新。9月19日云南白药数字三七产业平台2.0启动,这个平台实现了种植端开始,良种选育、科研种植、生产(前处理—提取—制剂等)、第三方检测、现代仓储、精确配送等各环节的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运用全新的技术建立用户与三七产业参与者的沟通桥梁,消费者可通过购买的药材进行全流程追溯,包括购买渠道、生产线、具体生产合作伙伴,甚至每块地里的每一株植物。
而在前期研发环节,云南白药也在不断融合与拓广,发散自身思维去进行跨界合作,与华为合作引入了人工智能辅助制药技术,这还是一个中药企业尚未深入涉足的领域,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