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设备

向南向南苏中门户跨江对标优等生

发布时间:2023/4/29 17:45:36   
北京酒渣鼻哪个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33705.html

向南,跨越“长江天堑”!

深居苏中的年轻城市泰州,一直在寻找机会。

机会在哪里?本月的两次出访初现端倪。7月13日,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市委副书记、市长朱立凡率领泰州党政代表团赴无锡市、苏州市考察。“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这是自去年10月底履新以来,史立军首次率队出访考察省内城市。

而在此前,沪泰“高速经济”列车开通的当日,史立军、朱立凡分别带队密集拜访上海企业和相关机构,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深化拓展合作领域空间,加快集聚高端资源要素。

首站跨江,直奔主题。两次跨江之行,意味深长。

机会:来了!

以散装著称的“苏大强”,有很多个“圈”。

按照地缘远近,自发组成的有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淮海经济区)。

不妨以苏中泰州为坐标原点看。向西,南京都市圈以南京为中心,包括省内镇江、扬州、淮安;向南,苏锡常都市圈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紧密组成;向北,徐州都市圈(淮海经济区)以徐州为中心,辐射省内宿迁、连云港、淮安、盐城等。向东,南通则属于上海大都市圈。

独居“圈外”的泰州该何去何从?

“要把泰州的发展放到大局中考量。”今年初,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两会参加泰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明确要求,立足泰州产业基础,把握技术发展趋势,系统谋划产业升级。

事实上,这并非娄勤俭首次为泰州发展“把脉”。年11月,娄勤俭在泰州调研多家制造业企业时就曾明确提出,“泰州是江苏发展的中部支点”,要抓住用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机遇,谋划实施一批牵动性强的优质项目、高端项目,更高层次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特色鲜明、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支点,就是撬动点、发力点、突破点。围绕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的战略定位,泰州首先要解决突围中游的问题。

“泰州将全力以赴做强产业、做强城市,致力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在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提出。

从做大到做强,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深耕泰州第6个年头的史立军,深思熟虑。今年3月,担任市委书记不到半年的史立军,提出泰州发展第一个“三年目标”,全力打造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起来看看泰州市产业强市实施方案(—年):

三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60%,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形成“双核引领、一带联动、多点支撑”的产业集群。

具体包括,到年,形成以医药高新区大健康产业、泰兴开发区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为核心,以沿江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带为重点,分类布局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特色石化、化学药中药、新能源等一批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

医药高新区进入全国生物医药类园区前十强,沿江区市建成国际竞争力强的高技术船舶产业出口基地,泰兴开发区建成世界级精细化学品产业基地。

全市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级企业1家,百亿企业6家,50亿-亿企业10家,10亿-50亿企业50家;三大先进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70%,实际利用外资占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达80%。三大先进制造业年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家、新授权发明专利件。

与《方案》一起审议通过的,还有《泰州市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关于做好稳外资稳外贸工作的工作意见》。据此,今后三年,泰州将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50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30亿美元,累计进出口总额超亿美元。

到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达60%。泰州还要通过整合政策资源,将分散在人才、发改、科技、工信、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科技创新政策集中折算成“积分红利”,形成企业创新成绩“一张表”、创新政策“一本通”、财政扶持“一账清”,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体布局,泰州将科学设计项目、标准和权重,切实增强政策针对性实效性,提升企业获得感。

史立军曾介绍,推进产业强市,总的目标要求是以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努力把泰州打造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

产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已然明晰。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泰州还划定了六项重点任务,致力于用三年时间做强地标产业,做特医疗器械产业,做优船舶制造产业,做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做专高端装备产业,做精化工及新材料产业。

出门:向“优等生”看齐

机会一定是给准备好的人。

今年7月1日,沪泰“高速经济”列车呼啸开通。1小时48分,一路向东、向南,经宁启铁路、通沪铁路,跨过长江,奔向大上海,彻底打通了泰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快捷通道。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拥有最具实力的工商资本、最具活力的创新资源、最具潜力的高端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7月1日至3日,泰州市举行“走进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系列活动。活动期间,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泰州市市长朱立凡分别带队密集拜访企业和相关机构,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深化拓展合作领域空间,加快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充分彰显了泰州市委、市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信心和决心。

就在沪上之行的十天后,泰州市党政代表团首次省内走访,跨江向南,直奔无锡、苏州。

为什么首次考察选择苏州和无锡?

先来看看“优等生”的“硬核”成绩单——

去年,苏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亿元,省、市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超0亿元。

“万亿城市”无锡的人均GDP跃居全国榜眼,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及入围中国企业强、中国制造业企业强、中国服务业企业强的增量和总量均居全省第一。

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9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亿元。

隔江相望的无锡、泰州两市一直人文相亲,对接联动频繁、合作基础扎实。此次考察中,无锡市委书记黄钦还勾勒出两市的合作愿景。他希望,两地深化兄弟感情、强化伙伴关系,在共推高质量发展、共抓长江大保护、共促长三角一体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交通互联、产业互补、人员交流,“努力打开锡泰跨江融合发展新局面,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样板,为全省全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史立军也回应表示,将同无锡一起抢占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的机遇,在更多领域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回头再来仔细看看这次苏南之行。

速度快,目的性强,是本次考察的一大特色。根据媒体报道,泰州党政代表团一天时间冒雨奔赴无锡、苏州两地,深入两地开发园区、企业车间、重点实验室,密集考察8个点,认真看、仔细问,找差距、理思路,决心向“优等生”看齐。而此次考察主要学习借鉴两地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上午,代表团一行来到无锡市,先后考察了华虹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华虹无锡项目总投资亿美元,是华虹集团在上海以外建立的第一个集成电路研发制造基地,也是《“十三五”集成电路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在江苏落地实施的第一个12英寸生产线项目。

朗新科技集团是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产业互联网应用引擎”,是无锡首家纯软件上市企业,已在无锡高新区孵化培育23家控股子公司,正准备建设朗新科技产业园。

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由省政府、中科院、无锡市政府三方共建,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物联网专业研发机构和中科院规模最大的院地合作平台。

以集成电路、软件、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无锡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引擎,成为无锡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下午,代表团一行来到苏州市,专题考察了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学习园区发展经验,探寻企业创新路径。

在苏州工业园区,大家观摩了园区展示中心以及拥有全国一流实体医学专业教育培训中心的贝朗医疗(苏州)有限公司、总占地亩的华为苏研所及桑田岛基地项目。

作为一座创新之城、非凡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已连续4年位列全国经济开发区综合考评第一,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30多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大家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在开放创新、综合改革等方面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泰州要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标杆,不断提高项目谋划水平,在旗舰型、龙头型项目招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深入推进开发园区改革,坚决去行政化,实施“两集中三剥离”,加快向现代园区转变。

在苏州高新区,大家考察了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莱克电气公司坚持以创新为引领,自主开发高速电机核心技术,成为全球最大的吸尘器制造商,在全球环境清洁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科达科技公司抓住视讯行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已成为全国一流的高技术视频应用综合服务商。

如此密集紧凑的行程安排,无不显示出泰州向“优等生”看齐的急迫和紧迫。

破圈:跨越“长江天堑”

此次看到的不少项目,和传统制造业项目不一样,几乎都是一些高科技、新业态项目。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制造业是泰州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需要坚持“三化”协调并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同发力,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科技含量。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医药作为泰州市的主导产业,规模在全国设区市中位列第一,泰州正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

以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泽成生物等一批生物医药、新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成为全国医药领军企业。目前,全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已集聚0多家国内外医药企业。

此外,以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科研机构也相继落户泰州,提高泰州市和中国生物医药科技自主创新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为泰州国家医药高新区的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但是,泰州一直引以为傲的船舶工业却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史立军曾表示,下一步将在高技术船型开发设计和建造上聚焦聚力,加大主流船型研发力度,提升高技术船型交付比例,通过加强与国内船舶研发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抢抓技术复杂船型需求持续活跃的有利时机,不断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在产品结构中的比例。

泰州市市长朱立凡也曾表示,引导船舶产业在“两高”船型和高端配套设备上集中突破,力求实现船舶产业由大到强的蝶变。引导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前沿新材料延伸,力求实现化工产业由低到高的飞跃。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要以中国医药城为产业核心区,集聚发展高附加值诊断试剂和疫苗、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型制药企业,加速向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再来看考察的背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关键时点,泰州将怎样撬动城市增长新势能、重构城市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和城市双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再提速?

泰州党政代表团在考察后一致认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泰州必须跨越思想上的“天堑”,主动学习苏南、奋力追赶苏南,推进跨江合作,加速融入苏南,努力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构筑自身优势、树立鲜明特色,推动泰州产业和城市“强”起来,实现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发展。

从做大到做强,从苏北到苏南,24岁的泰州,充满无限可能。

“这个城市不大,但尘世的各种幸福极多。”马可波罗游历泰州时曾如此形容这座精致小城。

大胆猜想,“走出去”才只是开始,泰州的后续精彩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5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