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设备

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分析报告国产替代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4/12/6 11:14:19   
中科公益爱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8316979361088&wfr=spider&for=pc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莞证券,魏红梅)

1.生物科研试剂行业概况

1.1生物科研试剂产品分类

生物科研试剂按产品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生物科研试剂产品可分为蛋白类、细胞类和分子类三大类别,其中蛋白类主要指围绕蛋白质大分子进行的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类型,常见的产品主要包括重组蛋白、抗体、蛋白芯片等。细胞类主要指围绕体外细胞进行的实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类型,产品主要涵盖转染试剂、培养基等。分子类主要指核酸及小分子进行的试验中所需要用到的试剂类型,主要应用于分子诊断、高通量测序、疫苗原料以及基础科研等领域等。

从市场构成上看,核酸等分子类、蛋白类试剂占比大。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我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中,分子类、蛋白类和细胞类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50.9%、29.4%和19.7%。其中蛋白类生物科研试剂中,重组蛋白和抗体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21.3%和67%,其他类市场规模占比为11.7%。

从客户类型看,生物试剂市场以科研客户为主导。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全球生物试剂市场中,科研用户市场规模占比达到63.8%,工业用户市场规模占比约36.2%。年我国生物试剂市场中,科研用户市场规模占比达到72.4%,工业用户市场规模占比约27.6%。

1.2生物科研试剂产业链构成

生物科研试剂产业链构成。生物科研试剂产业链上游主要由生物、化学原料、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及耗材供应商组成。中游由生物科研试剂生产商组成。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生物药开发、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体外诊断试剂、新型疫苗研发与生产等,用户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CRO企业等。

2.生物科研试剂行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2.1全球生物科研试剂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由年的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8.1%。预计到年,全球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7.1%。

2.2中国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增速快于全球市场

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以快于全球市场的速度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由年的72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7.1%,增速快于同期全球市场。预计到年,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3.8%。

2.3国内市场仍然被外资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大

国内分子类生物科研试剂市场,外资占据主导地位。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中国分子类生物科研试剂市场CR5约为45%,其中外资厂商赛默飞、凯杰、Takara、BioRad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11%、7%和5%,合计占据超过40%的国内市场份额;国产厂商中,诺唯赞市场占有率最高,但仅为4%。

国内抗体试剂市场,国产厂商市场份额低。从国内抗体试剂行业市场集中度看,进口品牌占据了主导,市场占有率接近90%,其中Abcam、Merck、CST、ThermoFisher分别占了8.4%、7.3%、6.6%和5.7%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大多规模小,能提供的品种较少,产品偏中低端领域。

国内重组蛋白试剂市场主要被外资占据。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中国重组蛋白试剂市场CR5约为47%,其中外资厂商RDSystems、PeproTech市场占有率分别居第一、第二名,市场份额分别为20%和16%,国产厂商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近案蛋白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4%和2%,分别位列第三、四、五名。

3.多重因素推动生物科研试剂行业发展

3.1研究经费投入有望持续增加

发达国家研究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美国、德国-年研究经费占GDP的比重分别提升了0.82个百分点和0.73个百分点,研究经费投入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5.1%和4.9%。年,美国、德国研究经费投入分别达到亿美元和亿美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45%和3.14%。

我国研究经费投入已居世界第二,增速快于发达国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年研究经费投入由.7亿元增长至2.4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8%,增速快于同期美国和德国的研究经费投入。年,我国研究经费投入达到2.80万亿元,同比增长14.6%。目前我国研究投入规模仅次于美国,已居世界第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年,我国研究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为2.4%,而同期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分别为3.45%、3.14%、3.26%和4.8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家出台政策促进研究经费投入增加。年国务院出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2.5%,到年达到2.8%;到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等政策支持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

3.2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蓬勃发展

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保持较快增长。生命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本身,研究层次涉及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及群落和生态系统。生命科学研究既探究生命起源、进化等重要理论问题,又帮助解决人口健康、农业、生态环境等国家重大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健康、环境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随着研究手段及实验技术的进步,生命科学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全球各国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也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资金投入由亿美元增加至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为6.7%;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资金投入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8.8%。

全球及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未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RD经费投入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全球各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RD经费投入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也将拉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经费投入保持快增。(2)新兴国家研究投入加快。从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经费投入地域分布来看,年美国、欧洲研究经费投入占比分别达到48.2%和22.1%,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经费投入全球占比约为8.3%。近年来,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迅猛,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差距,逐步加大研究投入。在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生物科研试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命科学研究的投入中,约10%-15%用于生物科研试剂的投入。全球及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方面投入的增长将带来生物科研试剂需求的上升。

3.3国家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均中提出要加强国产科研用试剂研发,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试剂和专用试剂,提升自我保障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强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重点提升新型生物药生产技术,包括重点开发超大规模(≥1万升/罐)细胞培养技术,双功能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多肽偶联药物、新型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药物等新型生物药的产业化制备技术。《“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发展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推动抗体药物、重组蛋白、多肽、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药发展。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科研试剂产业及生物药产业发展,我国生物科研试剂产业发展有望加快。

3.4下游生物药市场方兴未艾

全球及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生物药是一种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及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等的药品。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具有更高功效及安全性,且副作用及毒性较小。凭借卓越的疗效、生物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全球及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全球生物药市场从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7.8%;预计到年增长至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2.2%。-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由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7.1%;预计到年增长至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8.6%。生物药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来生物药领域研发支出的增长,从而拉动对生物科研试剂需求的上升。

3.5下游体外诊断行业保持快增

全球及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体外诊断(InVitroDiagnosis,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样品(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是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医疗决策的基础,其核心原料包括抗原、抗体、诊断酶等。近几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及传染病等发病率的上升、技术进度等,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由亿美元增长至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4.7%;预计到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6.9%。-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4%;预计到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17.8%。体外诊断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将会带动对抗原、抗体、诊断酶等核心原料的需求上升。

3.6下游CRO市场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全球CRO市场仍保持较快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CRO市场规模由年的亿美元增长至年的亿美元,CAGR为9.0%,预计到年有望达到亿美元,CAGR为8.9%。全球CRO的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进行测算,年全球CRO市场渗透率约为34.3%,预计到年将提高至42.3%,其中药物发现、临床前和临床CRO渗透率将提升至43.2%、53.1%和40.3%。

中国CRO市场正处于成长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CRO市场规模从年的26亿美元增长至年的69亿美元,CAGR为27.3%。预计到年有望达到亿美元,CAGR为26.5%。年我国CRO市场渗透率32.7%,预计到年将提高至46.4%,其中药物发现、临床前和临床CRO渗透率将提升至61.4%、48.2%和42.7%。

4.行业内重要公司

4.1义翘神州:国内蛋白类生物科研试剂龙头

公司是国内蛋白类生物科研试剂龙头。公司主要向客户提供包括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和培养基等产品,以及重组蛋白、抗体的开发和生物分析检测等服务,同时也为制药公司或者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单克隆抗体候选药物的临床前规模生产服务。公司目前生产和销售的现货产品种类超过5.2万种,其中重组蛋白超过6,种,包括4,多种人源细胞表达重组蛋白产品,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对于最接近人体天然蛋白结构和性质的重组蛋白需求;公司还能提供约14,种抗体,其中单克隆抗体数量超过4,种,能够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研究等基础科研方向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一站式”采购生物试剂产品和相关技术服务的渠道。公司的客户涵盖大学、科研院所、医药研发企业等国内外各类生物研发单位。

重组蛋白和抗体为公司贡献了主要收入。疫情前,-年,公司重组蛋白营收占比分别为62.4%、64%和61.9%,抗体收入占比分别为8.9%、9.4%和11%,CRO服务、培养基类和基因收入占比合计值分别为29.7%、27.3%和27.1%。年,新冠病毒相关蛋白、抗体需求量大,带动相关重组蛋白、抗体收入大幅增长,尤其是抗体爆发式增长,抗体营收占比跃升至65%,重组蛋白营收占比回落至29.8%,CRO服务、培养基类和基因收入占比合计值回落至5.1%。-H1年,新冠病毒相关业务需求回落,重组蛋白营收占比回升至43.8%,抗体营收占比回落至34.1%,CRO服务、培养基类和基因收入占比合计值回升至22.1%。

近两年业绩有所回落,积极开拓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应对。疫情前,-年,公司营收由1.01亿元增长至1.81亿元,CAGR约为33.9%;归母净利润由0.13亿元增长至0.36亿元,CAGR约为66.4%;年新冠疫情爆发,公司快速研发出多款新冠病毒相关试剂产品,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带来业绩大爆发,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5.96亿元和11.28亿元,规模达到历史高点,分别同比增长%和%。-年,受新冠病毒相关业务回落影响,业绩同比均有所下滑。公司积极调整业务中心,开拓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陆续推出了一批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保持持续增长。年公司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4%,营收占比37.2%;预计年非新冠病毒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5%,营收占比达到60%以上。

建立相对闭环的研发体系。公司的重组蛋白、抗体、基因和培养基产品均为自主研发,经过多年投入和建设,建立了较强的研发实力。目前,公司已经自主研发了规模较大的蛋白和抗体试剂产品库(现货产品),其中蛋白试剂产品数目超过6,种,抗体试剂产品数目约14,种,另有现货基因产品近32,种,并能独立生产用于培养HEK-、昆虫细胞等的多种培养基。公司建立起品类齐全、规模庞大的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个“一站式”科研试剂和服务采购体验;同时,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关键试剂,公司也能独立开发并量身定制,有效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

4.2百普赛斯:国内重组蛋白试剂龙头

公司是国内重组蛋白试剂龙头。公司主要产品为重组蛋白和检测服务,同时提供试剂盒、抗体、填料、培养基等相关产品。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传染病等疾病的药物早期发现及验证、药物筛选及优化、诊断试剂开发及优化、临床前实验及临床试验、药物生产过程及工艺控制(CMC)等研发及生产环节。公司客户覆盖强生、辉瑞、诺华、吉利德、罗氏、默克等全球Top20医药企业以及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传奇生物等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以及赛默飞、VWR、Abcam、药明康德等全球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学服务行业龙头企业。

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55.5%和.6%。年新冠疫情爆发,公司快速研发出新冠病毒相关产品,拉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年,公司新冠病毒相关产品增速有所下降,受此影响业绩增速有所回落,但因非新冠病毒相关产品较快增长,业绩仍保持较快增长。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3.53亿元和1.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7%和36.7%。

不断增加品类覆盖率,拓宽产品应用场景。公司的产品覆盖了绝大部分经临床验证过的疾病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可应用在生物药和细胞治疗中的靶点发现及验证、候选药物的筛选及优化、CMC开发及中试生产、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商业化生产等从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研发及商业化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年上半年,公司有近种产品实现了销售和应用,未来公司将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覆盖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酶产品、细胞因子、传染病相关蛋白、抗体、磁珠及试剂盒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4.3诺唯赞:国内分子类生物试剂龙头

公司生物科研试剂主要集中于分子类,产品管线不断丰富。公司业务围绕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生物医药三大业务板块开展。公司常规业务涵盖生物科研试剂、测序试剂、诊断原料、诊断试剂及仪器、生物医药试剂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疫苗临床CRO服务和临床研究服务等技术服务。针对新冠疫情防控,公司积极研发并推出系列抗疫产品与服务,包括新冠检测相关生物试剂原料与终端检测试剂等。公司生物科研试剂主要集中于分子类,产品管线不断丰富,现已开发出千余种生物试剂,形成了PCR系列、qPCR系列、分子克隆系列、逆转录系列、基因测序系列、Bio-assay系列、提取纯化系列、基因编辑系列和细胞/蛋白系列等多个产品系列。

业绩保持较快增长。疫情前,-年,公司营收由1.12亿元增长至2.68亿元,CAGR约为54.7%;归母净利润由0.04亿元增长至0.26亿元,CAGR约为%。年受益于新冠疫情,公司产品需求大增,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和%。年,由于新冠相关业务下降及上年同期基数高,年业绩增速有所下滑。年上半年,受益于国内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需求上升,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96.2%和56.7%。

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公司坚持走“从0到1”的自主创新路线,在生命科学和医疗诊断等核心关键领域攻坚多项高端酶、抗原抗体瓶颈技术,打破垄断。目公司前已形成基于蛋白质定向改造与进化平台、基于单B细胞的高性能抗体发现平台、基于规模化多系统重组蛋白制备平台、基于量子点修饰偶联与多指标联检技术平台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基于自主可控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公司可以快速、高效、规模化地进行产品开发,现有余种基因工程重组酶和1,余种高性能抗原和单克隆抗体等关键原料,拥有1多个终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领域。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5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