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欧盟公布了年全球企业研发支出强,当然虽然标题是,但是其实使用的是年的全年数据,这也是这个欧盟报告一贯的风格。对于这份报告,国内的新闻只是报道了一个华为的研发支出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Alphabet(谷歌的母公司)和微软,并没有报道更多的信息。其实中国有10家公司进入了前名,分别是华为全球第3,阿里巴巴第26,腾讯第46.制造业还有上汽集团第81位,中兴第95位。研发支出有9家是增长的,而且全部是两位数增长,只有上汽出现了7.25%的下滑。我们看看还能不能从这个报告中挖掘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注意数据的样本只是这家大企业。看下中美欧日各自的优势和弱点是什么,各国都在对哪些产业重点的投入。1:全球科技支出高度集中在欧洲+北美+东亚三大区域,这三个区域的研发支出竟然占了94.86%这个惊人的比例,其中欧洲包括欧盟和英国,北美是美国和加拿大,东亚是中日韩+中国台湾。如果再把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也算进来,那就超过95%了。所以说我们所处的地球,科技的分布是高度的不平衡的,实际上由于研发支出主要集中欧洲北美东亚三地,也使得全球的科技人才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够找到发挥的平台。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老是说要引进海外高科技人才,其实非常简单,所说的海外其实主要就是指北美,日韩台,欧洲地区,因为只有这里才有大科研平台和人才。从我国显示面板产业,航空产业以及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引进的海外技术人才是非常集中的,例如显示面板人才引进集中在韩国和台湾地区,只要注意新闻就可以看到年武汉协调韩国籍员工坐飞机回武汉上班的报道,其实这些韩国人很大一部分是在武汉的显示面板厂工作。半导体产业人才引进最多是台湾,然后是韩国,日本,美国。再比如下图是中国商飞公司乌克兰专家、C控制律团队成员谢尔盖·马洛佐夫,年加入中国商飞。他是基辅高等军事航空工程学校科技副博士。曾任安东诺夫设计局高级工程师,飞控-导航设备数字仿真部门主任,乌克兰国立理工大学“基辅理工学院”副教授,客机飞控系统和发动机推力控制系统专家。拥有20余年航空工作经历,对客机飞控系统和发动机推力控制系统有深入研究。乌克兰就继承了苏联时期的航空研究力量。看各国企业的研发支出排名,就年的研发支出总金额而言,美国第一亿欧元,中国第二亿欧元,日本第三亿欧元;德国第四亿欧元。法国全球第五亿欧元,韩国全球第六亿欧元,瑞士全球第七亿欧元;荷兰全球第八亿欧元,中国台湾全球第九亿欧元,瑞典全球第十亿欧元。注意美中日德四强之后,研发支出的级别一下子从亿欧元以上下降到了亿欧元的水平,显示这四个国家企业的研发活动强度明显的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注意我国台湾地区竟然进入了全球前十名,非常显然的以台积电为首的台湾公司在半导体产业方面有着很大的投入,由于集中的投入到半导体产业的研发,使得台湾的半导体制造业长期的领先世界,也正是台湾在半导体产业为核心的电子产业的出色表现,使得台湾人均GDP从年的2.万美元上升到年的2.万美元(台湾主计总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