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药设备 >> 制药设备发展 >> 制药装备行业深度报告跨越周期性,迎接新动
(报告出品方/作者:首创证券,王斌,李志新)
1制药装备行业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1.1智能化、数字化等是发展趋势,整体解决方案需求不断提升
制药装备是指用于药品生产、检测、包装等工艺用途的机械设备和包材,制药装备行业主要为医药制造业企业(包括药品生产企业和CMO/CDMO企业)提供各类生产设备。根据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的分类方式,制药装备可以分为原料药机械及设备、制剂机械及设备、药用粉碎机械、饮片机械、制药用水、气(汽)设备、药品包装机械、药物检测设备、其他制药机械及设备(如输送装置与辅助机械)等类别,共计多个规格,分别应用于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剂等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实际之中通常也会按照设备用途进行分类,例如原料药设备、制剂设备(固体制剂、注射剂等)、包装类设备等,其中原料药设备与制剂设备是化学药和生物药生产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两类制药装备。不同的产品和剂型要求对应的设备与生产线不尽相同,例如生物药生产所需设备包括细胞培养箱、生物反应器、层析柱、超滤膜、冻干机、隔离器等大量复杂设备与集成系统。
制药装备行业的上游主要为钢材、机械、零部件、控制系统和膜材等各类原材料供应商,涉及钢铁行业、电子元器件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等。下游则是医药制造业,包括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原料药生产企业和CMO/CDMO企业。制药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制药装备的需求,二者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一方面,制药工业产值的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带来制药装备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制药企业对制药装备的稳定性、连续性、精度、集成化、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的要求日趋严格,也促使制药装备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
制药装备在药物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质量及工艺路线参数的设定不仅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疗效,而且也影响到制药企业的能耗、成本、经济效益等,制药企业需要技术水平更高的装备。药品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制药装备企业也必须跟随药品的需要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从制药装备发展趋势来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连续生产化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制药装备行业龙头企业也从原有的提供单机或系统设备为主,近年来加快提升系统设计和集成交付能力,逐步向提供工程类整体解决方案升级。
年1月,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发布了《制药装备“十四五”技术发展纲要》,在“十四五”期间制药装备产业将以“信息化与制药装备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创新发展高效率、低能耗、低碳排、自动化、智能化的制药装备,并在中药制药设备、生物制药设备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制药装备的需求升级和产品迭代有助于技术能力强、产品品类齐全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1.2国内制药装备市场空间超过亿元,高端产品有进口替代空间;海外市场拓展将打开国内企业增长天花板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的市场规模有多种统计口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药专业设备制造”的行业数据(主要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制药设备企业)显示,年制药专业设备制造行业收入为.90亿元,同比增长39.94%。其中-年“制药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出口交货值分别为20.11亿元、16.96亿元、18.3亿元21.85亿元,占同期行业总收入比例分别为12.47%,9.82%、9.26%和7.89%,由于-年出口交货值未发布,我们统计了-年出口交货值占当年行业总收入比例,平均在7%左右。可以看出,制药设备行业出口占比基本稳定,在现阶段国内需求仍然是主导行业业绩的主要因素。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也对国内制药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进行了统计,数据来源为会员单位上报的统计报表。年制药机械产品销售收入为亿元,假设会员单位-年增速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药专业设备制造“行业增速相同,则年国内制药装备企业收入合计为亿元。
我们可以按照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的“设备工器具购置金额”占比推算制药装备行业细分领域的需求规模。按照行业划分,医药制造业由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兽用药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7个子行业组成,剔除掉兽用药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后,与药品相关的5个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合计占比约为85%-90%。
由于年后国家统计局不再披露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因此我们以年与药品相关5个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比85%为基数进行计算;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则年药品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亿元。
年生物药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药品领域比例为25%,考虑到生物药增速快于药品市场平均水平,预计该比例处于持续攀升之中。我们假设年生物药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比为35%(考虑到新冠疫苗产能的投资),则当年生物药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亿元。年生物药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的“设备工器具购置”占比约为30%,按照该比例推算,年我国生物药品行业各类设备采购金额为亿元。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部分生物药品企业固定资产项目。通常来看,公司固定资产主要由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组成,此外公司也会披露主要设备的资产原值。我们对部分生物药企业主要机器设备(包括制药设备、研发用设备、基础设施和其他设备等)资产原值进行分析,计算出主要制药设备资产原值占机器设备资产原值的比例。可以看出不同公司的比例具有较大差异,我们认为一方面与公司披露口径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制药设备具有非标定制化的特点,在不同客户、项目之间定价差异较大。我们按照33%的平均水平测算,年我国生物药制药装备市场规模为亿元(亿元*33%)。同时我们按照生物药制药装备市场规模占比为35%进行推算,则当年我国制药装备市场规模约为亿元。
此前我们已经计算出年国内制药装备行业收入合计为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至年底,制药装备行业专产和兼产制药机械企业已达余家,其中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家,考虑到该统计范围仅纳入了会员单位,预计国内制药装备行业企业实际收入在-亿元之间,与测算出的需求相比存在-亿元的差距,我们认为主要集中在疫苗、单抗等生物药装备领域,未来国产替代存在较大机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为亿美元,中国药品市场占比约为20%;随着经济和医疗需求的增长,中国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年中国药品市场占比将达到24%。假设年中国制药装备市场规模为全球市场规模的20%(与药品市场相同),则当年全球制药装备市场规模约亿元。年生物药在全球药品市场中占比约为24%,预计到年将达到37%。我们认为未来全球制药装备市场中,生物药装备需求增速将快于化学药。(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制药装备行业中长期具备成长性,周期性有望逐步弱化
从长期角度来看,制药装备行业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年“制药专业设备制造”行业收入从34.96亿元增长到.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4.79%。同期医药制造业收入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2.91%,基本与医药行业保持同步增长。
但从特定时间段来看,制药装备行业仍具有周期性,体现在行业收入增速下滑以及盈利能力的波动。制药装备行业的经营情况与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关联度较大,从年至今,制药装备行业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年:快速增长阶段
医药制造业在-年总体上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行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高达24%,药品需求旺盛带动制药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进而带来制药设备需求增加。我国年开始在制药行业实行GMP强制认证,对制药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提出了硬性要求,使得制药装备行业需求大幅增加,企业需每5年进行再认证。为达到GMP认证要求,制药企业需要加大投资,新购、更新或替换原有制药装备,GMP认证为制药设备带来了周期性的增量需求,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周期性加速增长态势(-年、-年可视为设备更换节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年3月起开始实施新版GMP认证标准,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中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的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均应在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的要求。与年版旧标准相比,新版GMP认证标准对药品企业无菌生产要求更加严格,制药设备需求在短期内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2.年-年:行业需求萎缩,盈利能力下滑
年后受到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下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新版GMP认证逐步进入尾声等因素影响,制药设备需求持续回落,行业收入增速出现大幅度下滑。另一方面,由于需求减弱,行业内竞争加剧,企业盈利能力下滑。从行业龙头东富龙和楚天科技的年报中可以看出行业经营面临着较大困难。
3.年至今:医药制造业进入新一轮固定资产投资周期,新需求层出不穷
年以来由于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制药装备行业逐步走出底部,收入恢复增长,盈利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新建产能对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中高端制药装备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此外制药设备存在5-10年的更新周期,一方面来自于原有设备使用寿命到期后的自然更替,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制药企业需求的升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配置自动化水平更高、精确度更好、产品质量一致性更好的生产线,满足自动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生产需求。由于年新版GMP认证实施后制药装备行业需求快速释放,这些设备按照使用年限计算已经陆续进入更新和升级周期,因此这部分需求也是推动本轮制药设备行业景气周期的原因之一。
我们对上市公司资本开支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细分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出现一定分化。
化学制药行业(制剂+原料药)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平稳增长,但在集采政策于年实施之后增速有所回落。固定资产金额在年之前保持较快增长,但之后增速也出现下滑,体现出集采后化学制剂盈利能力下降,企业投资更加谨慎。但资本开支、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仍有一定增长,预计主要是由于:(1)化学药的需求量仍有自然增长,存在扩产需求;(2)复杂制剂如微球、脂质体、载药脂肪乳等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而带动装备需求量增加;(3)仿制药集采不断推进,制剂和原料药企业均有完善自身产业链上下游的动力,希望覆盖全部供应链,更好的控制成本和扩充产能。
中药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金额较为平稳,但仍保持了一定强度的资本开支,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1)中药行业近年来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部分中药注射液由于临床价值不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类限制性政策陆续出台(限制医保报销适应症、适用报销政策的医疗机构、纳入辅助用药监控目录等),市场规模下滑,企业投资意愿降低,而口服剂型需求较为平稳,市场规模小幅增长,企业投资仍有加大投资的意愿;(2)原有生产线有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需求。
生物制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旺盛。A股中的血制品、疫苗和单抗等公司的资本开支金额均持续增加,一方面来自于国产生物药如PD-1单抗等的高速增长,有扩产需求,另一方面新冠疫苗产能建设也带来了较为可观的增量。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截至年末,我国新冠疫苗年产能达到70亿剂;康泰生物《可转债募集说明书》中的数据显示,“百旺信应急工程建设项目”可年产新冠灭活疫苗2亿剂量,设备购置及安装投资金额为3.84亿;“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车间项目”可年产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2亿剂,设备购置及安装投资金额为3.67亿。根据上述数据,按照每1亿剂疫苗平均产能投资金额1.7亿元测算(扣除安装费用),我国新冠疫苗生产线带来的设备增量需求为亿元。
年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增速大幅提升,主要是由于疫苗企业产能大幅扩张。另一方面港股biotech公司也有产品陆续进入到商业化阶段,以信达生物、康方生物为代表的biotech公司产能也在持续扩张之中。年1季度在高基数之上,A股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开支仍然保持增长,我们认为随着国产生物药陆续进入到商业化阶段和新冠疫苗带来的增量设备需求的逐步消化,生物制品行业资本开支力度和设备需求仍有望保持在较好水平。
年8月26日,新版《药品管理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年12月1日起执行。新版《药品管理法》中删除“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认证;对认证合格的,发给认证证书”等相关规定,确认取消GMP认证,对药品生产企业GMP的监管方式从过去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强化监督检查、弱化许可审批”,通过“飞行检查”、日常抽检等手段,对制药企业执行GMP的有效性进行动态管理和过程监督。我们认为,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取消了GMP认证,改为强化对药品生产全过程和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预计未来制药设备需求将平稳释放,行业有望从短期周期性爆发式增长转化为长期稳健增长,预计未来行业的周期性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另一方面,GMP相关制度规定也在不断动态更新和完善,并通过日常检查在制药企业中鼓励应用,从而将大幅缩短制药装备行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周期。根据灼识咨询的测算,年我国制药装备市场竞争格局仍然较为分散,客户资源积累丰富、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领先、研发能力出众的制药设备行业龙头的市占率也有望逐步提升。
制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的合同负债主要由订单预付款(通常为订单金额的30%)和提货款(通常为订单金额的60%)组成,因此合同负债对于预测公司业绩具有一定前瞻意义。我们统计了东富龙等6家制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合同负债情况,自年起上述公司的合计合同负债金额开始触底回升,年合计合同负债同比增速为76%,我们认为制药装备行业上市公司仍处于业绩释放期。年1季度部分上市公司的合同负债金额环比增速有所放缓,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1)-年是新冠疫苗项目资本开支高峰期,年相关需求减少,导致订单预付款下降;(2)疫情等因素导致厂家交付、客户验收延迟,发货受到影响进而减少了确认的收货款。我们认为剔除新冠订单因素后,企业其他设备的订单仍保持增长态势,未来在消化掉新冠相关订单的影响之后,我们认为制药装备企业业绩仍具有较好的成长性。
从公司角度看,由于经营杠杆效应的存在,导致利润的波动幅度远大于利润的波动幅度,也是引起业绩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之一。例如-年东富龙收入从8.22亿元增长到41.92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0.51%,但盈利能力波动较大。一方面是由于毛利率的波动,特别是在年后下降明显,主要由于设备需求下降,同业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导致。另一方面由于药品需求结构的变化,企业需要在新领域提前进行研发投入和布局,费用支出等刚性成本的增加也对业绩形成较大拖累。自年起,东富龙的毛利率见底回升,一方面是由于行业需求恢复,同业企业之间竞争减弱,产品盈利能力得到恢复;另一面公司也开始为客户提供更多集成化、系统化解决方案,客户粘性和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
目前来看,制药装备龙头企业产品线已经较为丰富,覆盖多种药品,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东富龙的收入结构从以注射剂用冻干机和系统为主,目前已经形成注射剂系统/单机、生物工程单机及系统等多个产品线共同发展的格局,截至年报,公司注射剂单机及系统、生物工程单机及系统和净化工程与设备3大类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2.95%、21.63%和13.28%。楚天科技也从上市之初的以安瓿洗烘灌封联动线和西林瓶洗烘灌封联动线等为主,逐步形成了无菌制剂解决方案及单机、检测包装解决方案及单机和生物工程解决方案及单机等多类型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年公司无菌制剂解决方案及单机和检测包装解决方案及单机收入占比分别为24.21%和30.54%,配件及售后服务占比为16.27%,生物工程解决方案及单机实现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84.30%。
国内制药装备龙头企业随着自身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的提升,产品线已经持续丰富,摆脱了对于单一产品的依赖。特别是在疫情爆发之后,由于国外制药设备交货周期普遍较长且出现了延迟的现象,产品进口受限,国内制药设备企业在生物药设备和耗材领域迎来了进口替代的良机。例如东富龙为国药中生提供新冠疫苗原液配液、P3隔离器、蜂巢培养系统等核心工艺装备,为科兴中维提供大量一次性储配液装置和耗材。楚天科技的无菌分装和智能检测后包等中后段产品线,在新冠疫苗生产的中生集团、智飞龙科马、北京科兴、康希诺等客户方广泛运用,产品性能和质量得到了检验。
我们认为,制药设备企业通过产品线的拓展和产品的升级迭代,一方面顺应下游企业的需求,从景气度相对较低的传统制药设备领域切入到生物药设备等高景气领域,另一方面多产线布局也可以避免单一产品线需求波动对整体业绩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收入体量上升,规模效应逐步开始体现,最终使得公司利润增速远大于收入增速。未来随着制药设备行业需求周期属性弱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应逐步体现和进口替代,未来制药设备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保持在较好水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生物药蓬勃发展,设备和耗材双重受益
3.1商业化阶段生物药放量和生物创新药研发热度的提升将持续带动相关设备和耗材需求不断增长。
米内网数据显示,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为1.64万亿元,其中当年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额为1.21万亿元。在公立医疗机构中生物药销售收入占比为11.8%,则市场规模为亿元,同比例放大后,预计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为亿元,由于米内网数据仅统计了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终端,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等。按品种划分,预计血制品约亿元,疫苗约亿元(不含新冠疫苗),单抗约亿元,胰岛素市场规模在亿元以上(集采之前口径),其他生物药预计-亿元。
根据赛多利斯的测算,年中国生物制品市场规模为亿美元,合人民币约2亿元(汇率按6.3:1计算),与米内网统计数据基本一致。赛多利斯预计到年中国生物制品市场规模将增长到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15%(不考虑新冠疫苗)。同期全球生物制品市场规模从亿美元增长到3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为7.9%,国内市场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年以来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带动下,传统药企向创新药积极转型、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使得创新药融资环境大幅改善,国产生物创新药IND、NDA和获批上市数量均呈现快速上升态势。年国产生物药IND数量开始大幅增加,年国产生物药IND数量达到了个,同比增速高达70%以上。按照临床I期用时1年,临床II期用时1年,临床III期1.5-2年,数据分析整理统计用时0.5年,NDA用时1-1.5年计算,创新药从进入临床到上市合计用时约为5-7年,预计年前后国产生物创新药将迎来集中上市期。商业化阶段生物药放量和生物创新药研发热度的提升将持续带动相关设备和耗材需求不断增长。
3.2生物药耗材国内市场空间近百亿元,一次性产品需求旺盛,进口替代前景广阔
生物药生产流程较为复杂。以单抗为例,可分为原液生产和制剂生产两部分,其中原液生产可细分为上游发酵、下游分离纯化两部分。上游发酵包括了细胞株构建、培养放大、生产等流程,下游分离纯化包括了离心分离、层析、纳滤、超滤、除病毒过滤等。
生物药大规模生产之中所需主要设备包括了CO2摇床、各类型生物反应器、层析系统、超滤、纳滤系统和制剂灌装线等,其中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国产化程度较低。生物药大规模生产之中还涉及到多种耗材,主要包括培养基(用于细胞培养)、一次性反应袋(用于细胞培养、抗体表达)、色谱填料(用于抗体分离纯化)、超滤膜包(用于浓缩超滤)等。我们预计目前国内生物药生产相关耗材市场规模合计近百亿元,且随着生物药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和研发需求增加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目前一次性反应袋等国产产品市场份额仍然较低,未来在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安全性等因素驱动下预计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
从各公司招股书中披露的“直接材料”的情况来看,各类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耗材有较大差异。单抗类以培养基、填料等为主,疫苗类则根据产品不同较为多样化,胰岛素类原辅料则包括了尿素、乙腈等化工原料。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公司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进行测算在生产阶段所需的耗材市场规模。
我们分别测算了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百奥泰的阿达木单抗和三生国健的益赛普3种生物药的生产成本,可以看出其完全成本在2-2元/克之间,直接材料成本在-元/g之间。通过查阅学术文献也可以看出在同等产量情况下实际值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单抗的生产成本可分为设备相关成本、原材料成本、耗材成本、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设备相关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设备维护费等;原材料主要包括无血清培养基、缓冲液、注射用水等;耗材主要包括细胞培养瓶、层析介质、滤膜等;劳动力成本主要包括人员工资等;其他成本包括检测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实验费用、能源消耗以及废物处理成本等。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生产成本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设备相关成本和劳动力相关成本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的体现。但原材料和耗材成本占比显著增加,而且随着反应体积的扩大,边际下降的并不显著。我们认为随着生物药的需求增加,企业有动力通过选择成本更具有优势的国产耗材进行进口替代,降低成本。
目前,一次性使用系统(SUS)和耗材几乎覆盖了整个生物制药工艺工程的各个单元操作,包括细胞培养、细胞纯化、生物反应、原液储存、药液运输和分装。一次性使用技术利用性能优异的膜材,结合客户的使用场景,可以开发一系列一次性使用无菌袋,包括:一次性生物反应袋(SUB)、一次性搅拌袋(SUM)、一次性2D/3D储液袋(2DB/3DB)、一次性细胞培养袋(XPD)、一次性无菌取样袋、投料袋等产品,满足客户工艺全流程的需要。一次性产品/系统具有固定资产投资;无需CIP/SIP,交叉污染风险低;灵活性高,可通过设备调动实现多产品共线生产等优势,赛多利斯的分析显示一次性技术在建设成本上可降低约25%-35%,在产品上市时间上可节约30%-50%,在能源成本上可节约55%-65%,在用水消耗上可节约65%-75%。
与一次性系统相比,不锈钢系统设备具有成熟度高,扩产便捷,自动化程度高,质量监控容易等优势。从各类生物制品需求量和成本来看,胰岛素、单抗等上市时间较长的品种需求量大且成本较低,而一些上市时间较短的品种如ADC药物、八因子等需求量相对较小但成本较高。我们认为,由于随着反应器体积的扩大,生物药生产成本下降明显,对于上市时间长、商业化阶段需求量大的生物制品(如PD-1单抗、生物类似药等),大规模的不锈钢反应系统更能满足其生产的需求;对于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需求量较低、对于成本不敏感的生物制品,一次性系统可以更好的满足其需求,未来一次性系统和不锈钢系统未来在生物药生产中均能占据一席之地。
我们以年我国各类生物药市场规模数据为基础,并假设耗材占收入的不同比例,来测算生物药耗材市场规模,年市场规模为37.5亿元。测算出的市场规模小于目前实际值,我们认为是由于生物药耗材不仅用于生产阶段使用,也可以用于研发,终端用途无法准确统计,因此导致测算值小于实际市场规模。此外考虑到在一次性反应袋、超滤膜包等产品中进口品牌仍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预计国产耗材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3.3生物药企业处于产能扩张阶段,为行业提供新的业绩增量;CGT设备有望成为下一个需求热点
根据bioplan的统计,截至年4月,全球生物药产能合计为万升,其中万升(31.7%)在美国和加拿大,万升(31.4%)在西欧,万升(12.5%)在日本与其他亚太地区,中国产能为万升,印度产能为万升。其中中国生物药产能在年为87万升,-年新增产能近万升。
从产能类型来看,哺乳动物细胞系产能占比仍然超过2/3,但基因疗法药物产能正在逐步增加。拥有活跃产能企业数量增速要超过产能增速,体现出企业正在采用更小的一次性反应技术和平台。
我们选取了17家代表性生物药头部企业的产能情况进行分析,截至年末,合计产能约为36.2万升,目标产能合计为96.5万升,增量为60.3万升,增量产能为年末的1.67倍;假设建设和达产周期为3-4年,预计相关产能将在年前后完成。年中国生物药产能为万升,由于扩产主力主要是行业头部企业,且新增产能主要用于单抗、ADC药物等增速较快的生物药的生产,预计整体生物药产能扩张速度要慢于样本公司。我们按照增量产能为原产能1-1.3倍保守计算,预计到年中国生物药产能将达到-万升,新增产能为-万升。草根调研数据显示,通常新增1万升生物药产能,配套装备费用约为1-1.2亿元;此外复星医药于年11月发布的《关于“复宏汉霖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二)”一期项目第三阶段投资的公告》中的数据显示,产能为6万升的生物药工厂,主体工程+工艺设备投资金额为5.84亿元,基本与上述数据相符。按此每万升产能对于制药设备投入1亿元计算,我们预计仅国内生物药产能的扩张有望为制药设备行业带来-亿元的增量市场(中位数为亿元)。
基因治疗,也称为细胞和基因治疗(CellandGeneTherapy,不包括未经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等广义的细胞疗法)。是一种利用基因治疗载体将外源的治疗性基因转导至细胞,再通过外源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改变细胞原有基因表达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作用方式一般包括:①用正常基因替代致病基因;②使致病基因失活;③导入新的或经过改造的基因。根据ASGCT的统计,截至年5月全球有个CGT疗法药物处于在研阶段,其中近70%处于临床前阶段。
发表在《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杂志的《EvolutionofinnovativedrugRDinChina》中的数据显示,截至年7月,在所有治疗领域中共有款国产在研创新药物,其中小分子药物为个。在其余的个药物之中,单抗为个,重组融合蛋白为个,疫苗为89个,新一代药物(Next-gen)为个。在新一代药物中,细胞疗法、双抗/多抗、ADC药物和基因疗法占据前4位。根据上述类型药物在目前研发管线中的占比判断,我们认为未来CGT药物将在国内生物药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预计CGT制药装备、仪器和耗材等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基因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基因治疗载体产品、基因修饰的细胞产品,以及具有特定功能的溶瘤病毒产品。
基因治疗药物生产过程复杂,涉及质粒转染和纯化、生产细胞大规模培养、质粒转染、病毒纯化等多个环节的工艺开发和质控方法开发。
基因治疗载体工艺开发及GMP生产的过程控制极为严苛,所需的关键生产设备和关键试剂耗材目前主要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供应,核心环节的国产化率较低。与其他药物相比,CGT药物生产成本更高,药明巨诺披露,年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收入超万元,毛利率仅为29%。
和元生物招股书中披露了其主要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情况,核心产品包括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超滤系统、层析系统、配液罐等;关键耗材包括细胞培养基、纯化填料、过滤膜、血清和核酸酶。我们认为CGT药物生产企业和CDMO企业对于降低成本和确保供应链安全的需求更加迫切,未来随着国内CGT药物陆续进入临床乃至商业化阶段,未来CGT药物设备和耗材需求不断提升,进口替代动力也更加强劲。
4海外对标公司复盘和启示
4.1IMA:以装备类业务为核心,产品线和销售地域不断拓展
IMA成立于年,总部位于意大利,是世界领先的自动化机械设计和制造企业,产品涉及药品、化妆品、食品、茶叶、咖啡的加工包装等多个领域。该公司拥有46个工厂,分布于全球各地。截至年末,公司有名员工,其中2名位于意大利以外地区,销售网络分布在80个国家,设有11家分公司以及全球50多家代理商。
IMA在制药装备行业的核心业务由IMAPharma承担,拥有广泛的生产线,是综合且全面的制药设备供应商,IMAPharma拥有三个专业部门,即IMAActive(固体剂事业部),IMALife(无菌灌装和冻干事业部),IMASafe(包装事业部)。
IMALife在液体、粉剂的无菌灌装和冻干领域提供系列产品,包括洗瓶、灭菌、无菌环境灌装加塞设备;制药和化妆品灌装密封设备;无菌粉针灌装设备;工业级、中试或实验室冻干机,可与该领域最智能的自动上下料系统组合使用。同时提供贴标机、吹瓶机、拆包机、托盘收集机等。IMAActive可以为固体制剂生产各阶段(制粒、压片、胶囊充填、包衣、处理和清洗)提供设备和服务。IMASafe可以为制药、化妆品及食品工业提供完整前端及中端、末端包装生产线的制造解决方案。
中长期来看,IMA公司业绩始终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营业收入从0年的2.93亿欧元增长到年的15.96亿欧元,年复合增速为9.3%;归母净利润从0万欧元增长至1.7亿欧元,年复合增速为13.53%。
公司制药装备板块的收入从0年的2.47亿欧元增长至年的7亿欧元,年复合增速为5.6%,基本与同期全球药品市场增速相同。公司制药装备收入仅在年和年出现下滑,公司年报解释为包装部门订单减少和销售量下滑。我们认为与-年全球药品市场增速放缓,制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收缩有关。制药装备板块的盈利能力处于持续提升之中,EBIT占收入的比例从10%以下稳步提升至近年的1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在没有政策扰动,需求平稳释放的情况下,制药装备行业的需求并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
除了深耕制药设备行业之外,IMA公司还通过多元化业务发展、布局全球市场和提供售后服务等方式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降低业绩的波动性。
年6月和年2月IMA公司通过收购GIMAS.p.A、NaturapackS.r.l和theSympakCorazzaGroup进入到乳品和方便食品行业包装领域,年收购食IlapakGroup进入到烟草机械生产领域。-年公司制药设备收入占比从72%下降至44%。
从销售地域角度看,年公司在意大利本土销售占比仅为12%左右,在欧盟国家收入占比最大,但也仅有28%。从业务形态角度来看,售后服务收入(包括备品备件销售)占比已经达到3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约为70%。
产能方面,IMA公司始终保持平稳扩张的节奏。历年来资本性开支占当年收入的比例保持在2%-4.5%之间。通过对比后可以看出,国内制药装备企业资本开支强度均高于IMA,我们认为产能的扩张有助于企业交付能力的提升和产品种类拓展,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制药装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望不断提升。
目前国内制药装备行业龙头的国际化布局也在积极推进。东富龙实现了生物制药设备出口的突破,例如为法国Recipharm法国工厂(为Moderna公司mRNA路线新冠疫苗提供代工服务)提供配液系统、灌装系统、灯检及后道包装装备。楚天科技通过并购Romaco,不仅增强公司在固体制剂设备领域的产品储备和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在疫情中为阿联酋当地制药企业提供无菌制剂整体解决方案,用于新冠疫苗的大规模生产。目前国内制药装备龙头企业海外收入占比平均在20%左右,我们认为该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售后服务收入方面,国内企业与IMA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年东富龙配件和服务收入占比仅为4%左右,楚天科技为(比例较高主要是由于合并了Romaco,年该公司配件产品与售后服务收入占比为32.44%)16.27%。我们认为未来随着龙头企业存量制药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售后服务收入体量和占比均有望逐步提升,业绩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
4.2赛多利斯:“耗材+设备“一体化布局,提供生命科学产业链上下游整体解决方案
赛多利斯是一家在生物制药设备及耗材领域进行全球化经营的企业。公司拥有SartoriusAG和SartoriusStedimBiotechS.A.2家独家上市的实体,其中SartoriusAG持有SartoriusStedimBiotech74%股权和85%的投票权。SartoriusStedimBiotech主要从事生物过程解决方案(BioprocessSolutions),SartoriusLabHoldingGmbH主要从事实验室产品和服务(LabProductsServices)。
生命科学上游耗材和试剂具有品类多、单品市场规模有限、竞争格局分散、技术壁垒高、不同产品技术差异度大等特点,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是做大做强的必然路径。赛多利斯在历史上曾多次进行了多次并购,涵盖了生物药生产和研发多个环节所需的耗材和技术,覆盖了包括细胞株开发、培养基优化、上游细胞培养、下游分离纯化过滤到制剂罐装的全线技术产品在内的整个上下游环节,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生物制药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端到端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
以赛多利斯的单抗生产解决方案为例,在上游生产流程中,拥有涵盖细胞系、培养基、工艺开发到商业制造的成熟工艺解决方案;在下游生产流程中,能够实现从mg级扩大到kg级的蛋白纯化以及原液储运纯化方案。
公司的生物过程解决方案业务(BioprocessSolutions)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涉及到生物药的商业化生产、工艺开发等多个流程,包括细胞系构建技术、细胞培养基、生物反应器、分离/纯化耗材、存储和运输的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流程解决方案,并协助进行前期项目规划、生产过程集成和后续验证等流程,产品和技术适用于疫苗、单克隆抗体和病毒载体基因疗法等。年公司年报中披露:在生物过程解决方案业务中,一次性无菌产品的重复业务约占该部门销售收入的四分之三。公司在过滤解决方案(Filtration)、流体管理解决方案(FluidManagement)、发酵(Fermentation)、纯化(Purfication)等多个领域位列全球前3。
公司实验室产品和服务部门(LabProductsServices)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制药和生物制药行业的研究实验室以及学术研究机构。产品包括细胞分析系统、实验室供水系统、实验天平、过滤器、移液管,此外公司还能提供设备安装、调试、定期维护/维修等覆盖实验室仪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公司两个业务板块覆盖了从实验室研发到商业化生产全流程,具有较高的协同性。
从历史数据看,赛多利斯收入和利润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毛利率和净利率总体呈现出平稳提升的态势。年公司收入和利润均呈现出提速态势,实现收入为34.49亿欧元(+49.3%),其中疫情相关业务领域收入约为5亿欧元。分拆增速贡献,并购的贡献约为5%,开发和生产新冠病毒疫苗及其检测试剂盒产品和组件贡献了约16%。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EBITDA达到11.75亿欧元,相应的利润率达到34.1%,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和销售费用减少等因素。公司持续进行一定强度的资本开支,也是驱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年资本开支占销售额比例达到了11.8%,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指引年收入目标为50亿欧元(不考虑新冠相关需求),-年收入复合增速为16.65%。
分业务来看,公司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板块在年收入达到27.27亿欧元(+54.7%),其中与疫情相关需求贡献20%,收并购贡献5%;实验室服务板块收入达到7.22亿欧元(+32%),其中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组件需求增长贡献约6%,收并购贡献约6%。两项业务的EBITDA占收入的比例均呈现出提升的态势,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通过复盘IMA和赛多利斯业务发展和业绩后,我们认为:(1)从长期角度看,由于制药装备行业需求并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因此仅考虑制药装备业务,龙头企业通过产品线的拓展和迭代(例如从单机和系统逐步向整体解决方案和工程,布局高景气的生物药装备等)、加强国际化布局力度、提升售后服务收入占比提升,依然能够保持较为平稳业绩增速;(2)装备类产品使用周期较长,对于同一类产品,某个特定客户在短期内很难出现复购的情况。而耗材类产品应用于生物药研发和商业化生产各个环节,需求会持续存在。由于耗材类产品若更换相关供应商,需要对更换后的产品进行试产、测试并在药监部门履行相关变更程序,时间和经济成本都较高,因此在绑定客户之后,耗材类产品业绩的持续性和连续性更好,因此通过提升耗材类产品收入占比,能够进一步平滑业绩。
我们认为,制药装备企业通过并购、自主研发等方式切入到耗材领域后,一方面可以打通装备和耗材销售的界限,实现销售资源和渠道的共享,借助原有的客户资源,有助于耗材类产品迅速放量;另一方面耗材与装备的绑定也越来越紧密,耗材和装备可以进行搭配组合销售,形成“耗材+装备+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于药品研发和商业化全流程,将进一步提升客户粘性和市场渗透率。中长期角度看,我们认为制药装备龙头企业有望成为生物药全流程解决方案提供者,开启在制药装备以外的第二成长曲线。
5主要上市公司
5.1东富龙
东富龙成立于年,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制药工艺、核心装备、系统工程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智慧药厂和全球综合性制药装备主流供应商,核心业务覆盖制药装备、医疗技术与科技、食品装备工程三大领域。目前已有超0台制药设备和药品制造系统服务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0家全球知名制药企业。
公司以医用冻干机业务起家,近年来积极推进产品品类拓展,打破单一赛道空间的天花板,不仅能够为生物制品、疫苗、血制品、抗生素、化学药品、诊断制剂、保健品、兽药、中药西制等药物制造领域提供原料药设备(化学药合成、中药提取、生物原液)和制剂设备(注射剂、口服固体制剂),同时打造生命与科学板块,形成仪器、设备、耗材(包括耗材、试剂、填料、过滤、包材等)多维一体式布局,能够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和耗材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形成“M+C+E”(装备+耗材+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92亿元(+54.8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28亿元(+78.59%),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0亿元(+92.00%)。分产品来看,生物工程单机及系统收入9.07亿元(+%),收入占比达到了21.63%,与年相比提升13.36个百分点;医疗设备及耗材收入4.99亿元(+%),收入占比为11.91%,与年相比提升2.91个百分点,其中耗材类产品收入约2亿元,CGT装备收入约2.5亿元;仅考虑生物工程类设备、CGT设备和耗材,年上述产品合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32%,生物药设备+耗材已经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因素。注射剂单机及系统收入13.81亿元(+13.1%),收入占比为32.95%,毛利率为47.43%(+2.23pct);口服固体单机及系统收入1.11亿元(+%),体现出在生物药需求高速增长之外,传统药品设备需求和竞争格局依然稳定。
年,公司境外收入10.40亿元(+97.79%),占比提升至24.8%。主分区域来看欧洲收入7.30亿元(+%),毛利率为70.27%;亚洲收入2.98亿元(+61.57%),毛利率为59.51%。预计是受益于抗体、疫苗等生物大分子药物的产能建设,公司生物原液相关装备实现海外市场突破,生物大分子装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获得提升。截至年1季度,公司合同负债金额为39.2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体现出公司在执行订单和新签订单数量充足,仍然处于业绩释放期。
公司在历史上通过设立子公司、合资以及并购等多种方式多次进行技术引进、产品线补全和拓展,顺应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满足客户对于制药装备的新需求。我们梳理并购标的/新设立子公司的业绩表现,大部分被并购标的在进入公司体系后业绩呈现出较好的增长态势,体现出并购具有前瞻性眼光,自身也具备较强的整合经营能力。例如在年公司以万元增资苏州海崴(现更名为东富龙海崴),获得其60%股权(现持股比例增加至68%),年该公司收入为2.83亿元,净利润约为6万元。年公司在在香港、印度、印尼、土耳其、澳大利亚、迪拜、越南、南非设立子公司体现出公司继续加强国际市场布局及拓展,逐步提升海外市场渗透率。
公司于年4月披露了定增预案,计划募集32亿元,用于“生物制药装备产业试制中心”等4个项目,用于提升公司产能,增强公司在新型装备和生物药耗材领域的生产能力。从历史上看,公司在年和年进行过较大规模的资本开支(体现为下一年固定资产金额大幅增加),-年公司未再进行大规模资本开支。目前公司产能已趋于饱和,因此公司在年开始进入新一轮资本开支周期,年公司在建工程、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均创历史新高,我们认为将有利驱动公司新一轮业绩增长。
公司通过布局景气度更高的生物药装备、提供“装备+耗材+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大国际化布局力度等措施,预计未来业绩将更多体现为成长性而非周期性。我们预计-年公司收入分别为56.11、69.00和81.05亿元,同比增速为33.8%、23.0%和17.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1、13.95和16.94亿元,同比增速34.2%、25.5%、和21.4%。
5.2楚天科技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0年,现已成为医药装备行业的主要企业之一。公司在产业布局方面坚持“一横一纵一平台”战略,“一横”涵盖了主要药物剂型设备的全产品链,“一纵”主要面向针剂药物生产装备全产业链,“一平台”能够为医药工业生产提供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公司以洗烘灌封联动线起步,逐步拓展至冻干制剂生产线,并通过并购楚天华通进入制药用水装备及工程系统领域,并购Romaco进入到口服固体制剂装备领域,实现了对液体类、固体类(含粉体、膏体等)等传统药物生产设备的全覆盖。
在生物工程板块,公司已经布局了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一次性配液系统、超滤层析纯化、不锈钢反应器和填料等。通过设立控股公司楚天思优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于一次性耗材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有一次性生物反应器、配液袋、储液袋及其膜材等。通过设立控股公司楚天微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用于填料的研发生产,主要产品覆盖天然多糖微球、硅胶微球、聚合物微球和无机微球,目前产品以琼脂糖微球为主,主要用于生物大分子制药。
年上市公司与楚天资管和湖南澎湃共同出资设立楚天资管,完成了对Romaco公司的收购,年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和可转债完成了对楚天资管股权的收购并实现了Romaco的并表。在完成Romaco的收购之后,公司加强了对其产品及销售区域的整合,在管理、销售和研发方面加强费用管控;并加大了对于Romaco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充分发挥在渠道、客户、品牌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协同效应。在并购之后Romaco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截至年1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金额为25.10亿元,同比增长90.13%,环比略有下降,但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合同负债的结构即预付款和提货款所占比例,在去年末和今年一季度末发生变化导致,一季度交付同比下降,客户端调试验收同比增长,导致发出商品减少,合同负债中提货款占比下降,导致合同负债数额下降,公司在年1季度新签订单同比有所增长,在手订单环比也有所增加,但由于公司年1季度新增订单中与新冠相关的订单占比在40%以上,而年新增订单中,与新冠相关的订单占比在5%以下,因此我们判断公司非新冠装备新增订单同比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楚天科技历史上曾经历过3次主要产能扩张。其中第一期工程占地约80亩,3年开工建设,年竣工。第二期工程占地百亩,于年开工建设,年竣工。第三期工程于年开工,年陆续竣工。公司于年启动了第四期工程,占地亩,包括楚天科技创新中心大楼、人才中心大楼、中央车间、智能后包车间、智能中药车间等研发、制造和管理项目,四期项目建成后,公司整体可达到亿元产能。目前公司已经启动第五期工程建设,产能主要规划用于生物药领域的相关布局,包括一次性耗材、层析超滤设备、配液系统、其他产品等。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新增产能陆续投产,有望持续保持业绩稳健增长。
5.3新华医疗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医疗服务和医疗商贸四大业务板块。医疗器械板块感染控制产品线、放射诊疗及影像产品线、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产品线、手术室设备和外科器械产品线、口腔设备及耗材产品线、实验动物产品线、透析设备及耗材产品线、医用环保产品线。感染控制产品线国内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规模居国内第一;放射治疗设备国内生产品种最全,国内装机即将超过台,规模居国内第一。制药装备板块,主要围绕无菌制剂、固体制剂、中药制剂、生物制药四个制药工程板块打造制药装备资源整合和技术平台,主要业务是面向制药行业提供无菌注射剂、固体制剂、中药制剂、生物制药的制药工程及设计、整体解决方案、单机设备及制药领域内的工艺研究及技术服务,产品结构由制药装备类向生命科学领域拓展,重点发展中药制备、生命科学相关工艺装备。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82亿元(+3.62%),归母净利润5.56亿元(+.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4亿元(+97.07%)。分业务来看,医疗器械制造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5.34亿元(+20.07%);制药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2.49亿元(+16.83%),毛利率为26.68%,与年相比增加4.66个百分点,子公司成都英德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9%),归母净利润万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医疗产品贸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8.24亿元(-10.90%),主要是由于受医用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影响,综合考虑代理业务的经营风险及毛利率水平等因素,医疗商贸板块中上海泰美于年6月30日与强生(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终止业务代理合作。年1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3亿元(-16.05%),归母净利润1.28亿元(-12.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8亿元(+21.46%),主要受益于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板块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公司于年2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向名激励对象授予.68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1.26元/股。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激发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代理人成本。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公司将重点做好业务板块梳理,聚焦医疗器械和制药装备两大核心业务,全力突破血液透析、放射诊疗、体外诊断、生物制药和制剂设备领域;择机布局口腔、手术设备领域的新产线,精耕细作感控设备、实验设备、医用环保设备、手术器械、骨科、通用制药设备以及血透中心领域;逐步有序退出医疗服务、医疗商贸、中药及化药制药设备领域的不良资产。我们认为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释放。
5.4森松国际
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学反应、生物反应和聚合反应的核心工艺设备、工艺系统以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的下游行业和领域包括油气、日化、化工新材料、制药(含生物制药和化学合成药)、动力电池原材料(含金属矿、锂电池原材料)和电子化学品(含光伏原材料和高纯度化学试剂的生产)等。公司在南通和上海拥有两座现代化的制造基地,在马来西亚也拥有一座沿海的制造基地。
在生物制药领域,本集团为下游行业和客户的技术产品迭代提供从实验室、临床I、II、III期到工业化生产的各个阶段所使用的,覆盖其上下游产品及其翻新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包括生物反应器/发酵罐系统、培养基配制系统、收获系统、纯化系统、制剂配液系统、缓冲液配制系统和储存系统、在线配液系统、灭活和CIP工作站系统、隔离器、一次性磁力混匀系统、一次性储液混匀系统、模块化工厂洁净装修等。
年公司成功交付了中国首套mRNA新冠疫苗生产装置,该套装置采用世界先进的核酸药平台生产技术,设计年产能达2亿剂。持续与国内头部的HPV疫苗生产厂家合作,为其提供发酵罐、纯化/制剂配液系统、佐剂配液系统等核心设备及工艺系统,不断助力其在疫苗领域快速实现产业化。公司也为国内外多家抗体生产厂家提供大规模生物反应器。其中为瑞士某巨头CDMO提供的多套20KL用于抗体生产的生物反应器项目,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生物反应器项目之一。在胰岛素领域为提供用于生产第三代长效胰岛素的大型发酵罐和工艺系统。年新签订国内最大规模的重组人白蛋白发酵罐系统订单和多个的下游纯化系统订单,实现了新的技术跨越。生物制药和化学合成药领域新订单金额呈现快速稳定的增长,年达到24.02亿元,同比增长37%。
年公司多项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42.79亿元,同比增长约43.7%;毛利约为人民币11.76亿元,同比增长约39.4%;淨利约为人民币3.81亿,同比增长约31.5%;新签订单金额约为人民币66.54亿,同比增长约88.7%;在手订单金额约为人民币57.20亿,同比增长约72.5%。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新客户开拓顺利,我们认为公司业绩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5.5泰林生物
泰林生物是国内现代微生物检测技术实施与产品开发的先行者,在原有的微生物检测与控制领域技术积累基础上,公司积极布局生命科学仪器设备与新型生物医药装备的研发,在国内较早研发细胞治疗相关装备。
公司自主开发的微生物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无菌检测系统、微生物限度检测系统等;在环境生物污染控制装备领域,主要产品包括隔离器、无菌传递舱、过氧化氢消毒机及配套设备等。同时公司以隔离器技术作为平台技术,自主研发了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生产集成化装备,主要包括多功能细胞处理工作站、巢式细胞培养系统和无菌分装工作站等。公司成功自主研发NC膜,除可用于传染病检测(新冠病毒、艾滋、乙肝等)外,还可以应用于早孕检测、食品质量监测、环境监测、农业和畜牧业、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医定案等领域,常见的应用包括毒品检测、HCG检测等。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41.46%),归母净利润为(+31.30%)。年1季度公司在较高的业绩基数之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万元(+48.90%),归母净利润万元(+45.08%)。在GCT药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长期看好公司细胞处理工作站实现快速增长。
6盈利预测和投资分析
我们认为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取消了GMP认证,改为强化对药品生产全过程和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预计未来制药设备需求将平稳释放,行业有望从短期爆发式增长转化为长期稳健增长,周期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制药装备企业通过拓展产品线、布局景气度更高的生物药装备、提供“装备+耗材”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国际化布局等措施,预计业绩将更多体现为成长性而非周期性。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