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药设备 >> 制药设备介绍 >> 为创新着迷的东北制药人
人物简介
王清涛现为东北制药分厂设备员,先后被评为沈阳市青年岗位能手、沈阳市金牌员工、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过沈阳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王清涛是企业里大家公认的“创新能手”。他提出的高离转刷滤网改造项目,日节电千瓦时,创效余万元;他提出的超滤设备供、出料系统及走料方式工艺改进,平均出料时间缩短27%,满足了车间产量需求的同时全年创效万元。工作25年,他先后组织实施了大、小几十项技术革新项目,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不服输走上创新路
“我们家,从我爷爷那辈算起,我父亲、叔叔、姑姑、哥哥……全在东北制药工作。”说到这个庞大的“东北制药家族”时,王清涛脸上的那种自豪神情,藏都藏不住。
初中毕业后,王清涛直接报考了东北制药总厂技工学校,定向培养,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东北制药分厂。年,正值我国首条万吨维生素C生产线在东药建设,18岁的王清涛被分配到了维生素C发酵提取液生产线。万事开头难,项目从建设到正式投产的过程艰苦异常,王清涛吃了不少苦。可他心里清楚,这么大的项目,只要卖力干,一定会有好前景。王清涛没料到的是,生产线正式投产后不久,遇到了维生素C国际市场上的疯狂价格战。面对种种变故,爷爷的一番话让他清醒:“这么多年,东北制药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哪一次不是绝处逢生?能经受住风浪考验的,才算真正的东北制药人!”这次风暴对王清涛触动很大,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才能在残酷的竞争面前占得先机,才能获得稳步前进的生存发展机会。
技术创新小试牛刀
当时,维生素C发酵液的生产要先花费1.5个小时浇“正号料”,再花费1.5个小时浇“洗料”。“为什么不同时进行呢?”一次生产操作中,王清涛头脑中闪出这个念头。
他壮着胆子向厂里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后,产值效益一个月就增收了74万元。巨大的成就感让年仅20岁、初出茅庐的王清涛豁然开朗:即便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通过技术创新也可以为厂里创造巨大效益。此后,他也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有一年,王清涛所管辖的大组遭遇了超滤设备物料流速缓慢的问题,为此,他日思夜想,每到凌晨3点就会准时从睡梦中惊醒。“怎样把产量抢回来?怎样减少处理时间?”试了很多“偏方”,情况都没能好转。就在这时,日思夜想的王清涛脑海中突然闪入了一段水流的画面,“水流有点大……对啊,就是生产线水流过大了!”他兴奋地叫出声。天刚蒙蒙亮,他就迫不及待赶去了厂里,不到一天时间,就将管线重装完毕。看着改进后的设备解决了问题,王清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储备知识再克难关
为了提升知识储备,年,王清涛参加了成人高考,他的创新路愈发畅通无阻。提取工段有一套膜过滤装置,由于是进口设备,结构复杂,自投产以来,没人对其进行过系统改造。王清涛针对新的生产形势要求,结合学到的知识,大胆地对这套洋设备开了刀,通过实施8项技术更新,使这套老设备处理能力一下提高70%。
年,以王清涛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年,工作室被授予省级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以“新工艺新技术、生产、设备、管理、质量、收率”六大类任务作为攻关目标,强化基础管理,改善技术指标,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不断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何强王雁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185.html